佛圖關

重庆地名

佛圖關,又名浮圖關[1]:145浮屠關[1]:145,個別時期稱復興關[2]:418八一村[3]:20,是宋代以來的一座關防,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半島西端最窄處的山脊上,海拔388.6米,北東南三側為懸崖峭壁,西面地勢較緩和,臨近大坪,因有唐代以來眾多佛教石雕造像而得名[2]:418[4]:108,古為死守重慶城的要塞,歷經多次戰火,近代附近辟有佛圖關公園,關內現仍存摩崖佛像、石刻等古蹟[1]:145[5]

佛圖關
佛圖關和附近的重慶電視塔
海拔388.6米(1,275呎)
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渝中區
山脈中梁山余脈鵝嶺
坐標29°33′03″N 106°31′31″E / 29.55071°N 106.52521°E / 29.55071; 106.52521
佛圖關在重慶的位置
佛圖關
佛圖關
佛圖關在重慶的位置
佛圖關在中國的位置
佛圖關
佛圖關
佛圖關 (中國)

現時佛圖關還可以特指東接鵝嶺公園、南接化龍橋的長850米的道路[6]:367

歷史

編輯
 
20世紀初的佛圖關城牆

佛圖關歷史最早的可追溯至建興五年(227年),是年蜀將李嚴於此築城[7];「佛圖關」之名,多說因此處有摩崖佛像而得[2]:418,不過白俊奎等學者也提出此名可能是起源於梵語「於菟」,老虎之意[4]:108。李嚴曾欲鑿開此處通長江水入嘉陵江[7],但因諸葛亮不准而未成[8];民國時期1921年楊森任重慶商埠督辦,其提出的重慶城市建設規劃中也有關於鑿穿佛圖關所在的鵝嶺,使嘉陵江水改道由此入長江的設想,亦未成[9]

佛圖關是歷代的戰場,有「佛圖能守,全城可保無恙」之說,其戰爭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藍勇認為其可能與南宋四川地區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有關係[4]:119。《宋史·忠義傳》記載南宋「張珏會兵重慶,駐浮圖關」,在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元兵入川攻打佛圖關五次,均未成功,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再次入川仍未攻破;祥興元年(1277年)蒙古兵再來襲,張珏從關中順風門衝出重創之並堅守數月,最終因關內糧草耗盡,部將韓忠叛變,半夜迎元軍入關,元軍攻入重慶;明朝天啟二年(1621年),宣撫使奢崇明謀反,據守佛圖關,次年朝廷派兵討伐數月無果,但最終通過攀懸崖小道仍取得勝利;崇禎十六年(1643年),因闖王佔北京,明瑞王來重慶,四川巡撫陳士奇拒降,次年張獻忠攻破佛圖關,進而攻破重慶[10]:37

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佛圖關設立了四川第一個汛署[10]:36順治九年(1653年),滿清總兵攻打明末遺將王復臣留守的佛圖關幾月未下[10]:37乾隆年間佛圖關更名浮圖關;光緒二年(1876年)更名「姚公場」以紀念巴渝名士姚覲元的業績[2]:418,此名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才被取消,另改設2個聯保[6]:166;清末,佛圖關已經成為一獨立的城鎮,有街道幾條、農戶數百家[11]

 
今佛圖關公園內的小徑

民國十二年(1923年)周西成賴心輝、楊森等軍閥還在關上發生過2次混戰;二十七年(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以「綏靖」的名義驅走的佛圖關裏面的居民,並劃佛圖關為軍事禁區[10]:38,二十九年(1940年)在國民黨此設置中央訓練團,並更名佛圖關為「復興關」,蔣介石亦題「復興關」字於岩壁上[2]:418,有說法是彼時陪都市民諧音謔言「佛圖關訓練糊塗官」惹惱蔣介石導致的[3]:19;抗日戰爭勝利後,此處還設立了聯勤總部、國防部預算局、東南干訓團等機關單位[10]:38

1949年11月29日解放軍奪取佛圖關[3]:20,次年6月在重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二次會議上時任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化局長艾蕪等12人提出《請更改各公共場所及街道名稱案》,一個月後市政府即令復興關復名為「浮圖關」(現多作「佛圖關」)[12],後蔣介石的題字也被剷除並更換為「建設人民的、生產的新重慶」題刻[10]:38;「文化大革命」期間,渝中掀起改地名狂潮[6]:215,佛圖關一度被更名「八一村」,期間關中的許多文物古蹟也被摧毀[3]:20;1984年1月,重慶市市中區頒佈《關於保護佛圖關風景名勝的佈告》,並於當年開始建設佛圖關公園,2年後對外開放(2008年併入鵝嶺公園[5][13][14]:561-566

2021年,佛圖關被選入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15]

地理

編輯
 
從佛圖關望向嘉陵江,右下方為軌道交通2號線

方位

編輯

佛圖關位於渝中區西部,屬大坪街道[6]:367,在渝中半島最窄處的中央山脊的鵝嶺上,南北夾在長江與嘉陵江之間,三面臨懸崖,海拔388.6米[11],《巴縣誌》稱其處於「郡脈過龍處」[4]:119。重慶城三面臨江,西面為唯一的陸上通道,而佛圖關正處於此咽喉位置,舊時佛圖關為重慶陸路入城的必經之路,是重慶城的重要屏障,與二郎關龍洞關共同被稱為「巴縣三關」[11][10]:36

地質

編輯

佛圖關地質條件不佳,擁有重慶主城區規模最大的危岩帶,1995年測定為長約1.35公里,寬10-50米,高15-40米,2004年認為長約2公里,寬800餘米,危岩由侏羅系上沙溪廟組砂岩組成,呈帶狀沿丘陵台緣斜坡分佈,其中分佈有許多裂隙,將岩石切割為體積較小的鬆動塊體,1995年測定最小單體危岩長10米、寬2.5米、體積125立方米,最大者長55米、寬10米、體積5500立方米,其距離山體下方的相對高差有60-100米,崩落的範圍包含李子壩小學、華村、建設新村等地以及軌道交通2號線的部分區間,危岩曾多次發生崩塌,危險性較大,至今有過多次治理[16][17]

交通

編輯
 
佛圖關與重慶西行古道的關係

佛圖關為舊時重慶的交通樞紐,重慶對外的古道正西路、西北路在此分道,古道截至20世紀末在佛圖關仍有遺存[18]:63-64。佛圖關往東,下鵝嶺可達兩路口,上三架坡後可由通遠門重慶城;西出佛圖關則可至肖家灣七牌坊,再經20多座牌坊可至石橋鋪,上通向成都的大路[4]:111

現時佛圖關附近除道路外還有重慶軌道交通1、2號線經過,其中2號線在佛圖關站附近路段兩側有成片的美人梅,車行此處此處被稱為「開往春天的列車」[19]。此外佛圖關還接入了山城步道,可前往虎頭岩、李子壩等區域[20]

關牆和關門

編輯
 
佛圖關的大致示意圖

佛圖關整體上屬於完整的關防,有圍合的城牆和城門,並分子母城。清末時期,佛圖關外城牆由條石砌制,高10餘米,厚5米,設置迎慶(東)、泰安(南)、順風(西)、大城(西南,民間稱大關門)共4座城門[4]:108[7],北面臨崖無城門[1]:145,不過清代巴縣地圖顯示迎慶、順風、大城三門的名稱為仁靖、瑞豐、佛圖門;其內牆有南屏關門、水洞門共2座城門[4]:115(一說為大營門、水城門、中城門3座[10]:36[1]:145)。民國時期仁靖門一度被更名為忠孝門,泰安門被更名為仁愛門,大城門被更名為信義門[10]:38

據考,迎慶門(仁靖門)位於今佛圖關「有求必應」神龕處;泰安門在今醫藥公司倉庫前(上肖家灣道路附近);順風門(瑞豐門)可能位於今大坪醫院家屬區24與25棟間;大城門(佛圖、大關門)可能在今大坪醫院家屬區11棟牆外與肖家灣新市場間。內牆城門位置尚不明[4]:116-118

關內古蹟

編輯
 
佛圖關公園的新佛像

佛像與石刻

編輯

曹學佺蜀中廣記》中言重慶府治西十里為佛圖關,有石壁繪佛像[3]:20,現《重慶文物總目》中記載佛圖關石壁上有石窟,其中有如來佛法身坐蓮台的佛像,頭高約1.05米,身高2.6米,刻於宋代,古代地圖如張雲軒《重慶府治全圖》、劉子如《增廣重慶府治全圖》等除標註佛圖關外,還在佛圖關下方標註「大佛岩」,其可能與佛像有關[4]:112。此外佛圖關還有唐宋明清等多個時期的石刻和佛像[3]:21

佛圖關南面石壁上還有歷代題刻,惟清朝前的十餘處刻字多已風化而無法辨識,現在保留的多為晚清、民國期間的題刻,內容多是如《佛圖關銘》《佛圖關》《清正廉明》《西枕雙江》《恩周存歿》《廉明慈愛》等功德、節孝碑銘或一些警句[3]:21。其中,「佛圖關」題字約1米見方,落款「光緒壬申四月」(1882年)[4]:113,為題刻中唯一的陽刻;「學成須報國,臨難且忘家」題字據傳為馮玉祥所書;「挺起胸膛,豎起脊樑」為蔣介石所書,高2.07米,寬約1.5米,現因山體加固僅可見後4字[21][3]:21。2022年,渝中區對部分石刻進行了修復[22]

夜雨寺

編輯

位於迎慶門內的右側(現渝中職業教育中心內),《重慶文物總目》記載其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坐北朝南,有懸山式屋頂[4]:116[23],廟房長19.1米,寬10.6米,高3米,正門前有6級石梯,寬5米,夜雨寺正廟大殿寬8米,長9米,寺廟前殿被毀於戰火,後殿位於重慶電視塔附近[1]:145,原存部分遺蹟,馬桑木造,長約3丈,直徑2尺有餘[10]:43,1987年中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曾夜雨寺被確定為文物點,但在2009年渝中職業教育中心修建實習操作樓時夜雨寺殘跡完全被毀,時任校長胡勤勇稱「沒有任何一家單位通知過我們說校內有這些古蹟」[23]

夜雨寺被認為是李商隱作《夜雨寄北》的地方,寺廟是基於李商隱原來居住的寺廟而建[23],但尚不能說明其名是從該詩得來,乾隆《巴縣誌》另記載此處曾有一塊青石,歷經歲月乾旱,但清晨看仍保持濕潤,似下過夜雨,但被人懷疑石下有寶藏,鑿壞無存[4]:116,民間傳說此是「夜雨石」,每至夜晚就有雨水從石中冒出[10]:42-43,此景亦被王爾鑒列為巴渝十二景之一,稱「佛圖夜雨」[24]

蠶神祠

編輯

舊時佛圖關內有蠶神祠,其位於大城門內左側,此處舊時稱姚公上場,現已毀[25][4]:116。姚覲元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任川東兵備道,於此植桑樹並呼籲民眾植桑,光緒三年(1877年)正月於此修建蠶神祠,並請翰林院庶吉士徐昌緒為蠶神祠撰《川東蠶神祠碑銘》並刻之,其內供奉有蠶神嫘祖的神像,每年蠶絲收穫季節,祠內香火旺盛。光緒末上海的尚古山房曾將蠶神祠祠碑拓本刊印發行[26]:71-72

現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尚藏有一塊蠶神祠磚,長26.5厘米,寬14厘米,高8厘米,上燒有字,正面陰刻楷書「二品頂帶四川分巡川東道兵備使者加布政使銜歸安姚覲元造四川重慶府蠶神祠」,側面陽刻篆書「光緒三年正月作」[25]

節孝坊群

編輯

位於中城門和大城門之間,有十餘座明清兩代建立的節孝牌坊,但現多被拆除[10]:36。如佛圖關茶亭前的樂施坊,是用於紀念二品夫人巴職婦金陶氏捐財修建全節院收養寡婦等善舉而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修建,牌坊兩面各題有「維風勵俗」「樂善好施」四字[3]:20-21。此外,佛圖關門外的浮圖關牌坊還曾經被印刷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發行的100元、三十四年(1945年)發行的5000元等紙幣上[27][28]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沙坪垻區改造建設指揮部辦公室. 重庆市沙坪坝区城市改造建设志((沙)内准94016257号). 重慶. : 1994. 
  2. ^ 2.0 2.1 2.2 2.3 2.4 《重慶市地名詞典》編輯委員會. 重庆市地名词典. 重慶: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 1990. ISBN 7-5023-1084-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政協重慶市巴南區委員會; 重慶市巴南區交通局. 巴南文史 第19辑 巴南交通史话(巴内字(2009)008号). 2009.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王希主. 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重庆 重庆史研究论文选编.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624-7732-7. 
  5. ^ 5.0 5.1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园林绿化志-第一章 公园动物园-附一:正在修建中的公园. 重庆市志 第七卷. 重慶: 重慶出版社. 1999. ISBN 7-5366-4819-7. 
  6. ^ 6.0 6.1 6.2 6.3 《街巷渝中》編輯委員會. 街巷渝中.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15. ISBN 978-7-229-09407-2. 
  7. ^ 7.0 7.1 7.2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重庆市志•第十四卷. 重慶: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2023-03-27]. ISBN 7-5621-344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8. ^ 徐曉渝. 重庆母城“九开八闭”城门、城墙研究. 長江文明. 2016, (1): 42-59 [2023-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6). 
  9. ^ 重慶日報. 70多年前曾有个计划:从佛图关凿穿一条隧道. 華龍網. 2015-06-21 [202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沙坪垻區委員會. 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 沙坪坝区地方史料专辑. 文史資料研究出版社. 1985. 
  11. ^ 11.0 11.1 11.2 重慶晚報. [巴渝掌故]你常去南坪 知道南坪关捍卫重庆城的历史吗. 海外網. 2015-10-30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12. ^ 李正權; 林必忠.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庆第一次地名更改——关于两份历史文献的解读.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重慶考古網. 2021-11-02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13. ^ 伍文棠; 重慶時報. 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昨日合并. 新浪網. 2008-01-17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2). 
  14. ^ 重慶市園林事業管理局. 重庆市志·风景园林志(1986~2005) 下卷. 重慶: 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2015. ISBN 7-229-10435-1. 
  15. ^ 王倩; 重慶晨報. 重庆115个历史地名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多少?. 新浪網. 2021-01-08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16. ^ 李福華; 李同明等. 重庆市重点危岩滑坡监测方案与技术设计.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1995, 6 (3) [2023-03-27]. doi:10.16031/j.cnki.issn.1003-8035.199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7. ^ 鄭亮; 重慶時報. 佛图关危岩治理本月启动. 新浪網. 2005-08-02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18. ^ 《重慶市沙坪垻區交通志》編纂委員會. 重庆市沙坪坝区交通志. 重慶: 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3. ISBN 7-5624-0922-6. 
  19. ^ 楊永芹; 廖雪梅; 重慶日報. 跨越500公里线路 “织”就轨道上的新重庆. 重慶市交通局. 2023-02-24 [202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20. ^ 新華網. 半山崖线步道虎头岩—佛图关段2021年春节前投用. 新浪網. 2021-01-22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21. ^ 蒋介石题刻. 重慶大鵝嶺旅遊景區.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22. ^ 黃茂軍.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網. 2023-02-03 [2023-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7). 
  23. ^ 23.0 23.1 23.2 黃平; 重慶商報. 李商隐诗中"夜雨寺"被毁 渝2万文物点需保护. 中國新聞網. 2009-11-26 [202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24. ^ 呂文韜; 重慶時報. 佛图关. 新浪網. 2013-09-14 [2023-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1). 
  25. ^ 25.0 25.1 胡昌健. 从姚觐元说到《佛图关铭》.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重慶考古網. 2023-03-21 [2023-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26.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市中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重庆渝中区文史资料 第6辑. 1994. 
  27. ^ 崔夏萍; 都市熱報. 佛图关牌坊曾上民国纸币. 紅村網. 2015-12-21 [202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28. ^ 王允庭;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方寸纸币见证抗战风云. 上海科普網. 2021-11-26 [2023-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