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愛,不作戰
反战口号
做愛,不作戰(英語:Make love, not war)是美國於1960年代流行的反傳統的文化口號,最初用於反越戰遊行,其他反戰行動也援引過此口號。[1][2][3][4][5]
激進的活動家珀涅羅珀和富蘭克林在芝加哥的團結書店幫助製作成千上萬個印有「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徽章,並在1965年伊利諾伊州母親節和平示威中第一次發放。
流行文化
編輯- 約翰·連儂1973年歌曲Mind Games以此口號為號召。
- 鮑勃·馬利1973年歌曲No More Trouble以此口號為號召。
- 2014年,聯合利華旗下AXE(LYNX凌仕效應)經由百比赫廣告公司推出多條名為「Make Love, Not War」的電視廣告、平面廣告[7],並在全球開展相關活動[8]。
- 法國公益組織AIDES聯合巴黎廣告公司TBWA在2016年歐洲杯期間推出一組人體彩繪廣告,其中的標語借用了「MAKE LOVE, NOT WAR」口號[9]。
-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2020年8月29日)
- 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中,史丹·李客串的角色也使用這一口號。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Fattig, Paul. Deadlink. Medford Mail Tribune. [August 15,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6).
- ^ Levitas, Mitchel. Article 9 -- No Title; Vietnam Comes to Oregon U. Vietnam Comes to Oregon U.. New York Times. 1965-05-09 [2021-07-21].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1-11-29).
- ^ 開放 第 37-48 期. 開放雜誌社. 1990: 17 [2017-11-30].
今年六月,西德人歡迎戈巴喬夫時,他們把經典的口號「要做愛,不要戰爭」( MAKE LOVENOT ‧金鐘 WAR )改成「要做愛,不要壩—獻迎戈比!」
- ^ 人民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人电影海报. 中國網.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美國經歷一系列的戰爭後身心疲憊,嬉皮運動、性解放浪潮及各種反戰運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 「要做愛,不要戰爭」等口號在坊間流傳。
- ^ 好奇心日報 韓方航. 美国人过去60年究竟唱了多少“爱情”与“性”?. 中國網. 2015-10-27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這種態度又和當時愈演愈烈的反對越南戰爭的運動結合在一起。嬉皮士們覺得與罪惡的戰爭相比,性愛是多麼純潔。於是他們創造出一句著名的口號--「 Make Love, Not War 」(要做愛,不要戰爭)。這句口號隨後被約翰·連儂寫進了他的歌 Mind Games 當中,傳唱一時。
- ^ Dudar, H., "Love and death (and schmutz): G. Legman's second thoughts," Village Voice, May 1, 1984, pp. 41-43.
- ^ 全球最贵广告!2014超级碗十佳广告欣赏. PConline. 2014-02-14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 ^ 凌仕全球广告项目 要做爱不要战争.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 ^ 上海日報Shdailymp. 天天在看欧洲杯的你,大概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广告. 搜狐.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3).
- ^ 滴滴金:要做愛不要戰爭. 東方日報. 2011-07-15 [2017-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