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農(1912年10月26日—1997年9月25日),原名蘆慶昌,男,江西萬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武漢市人民委員會市長,武漢市革命委員會主任,第三、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七、八、第十二大代表。[1][2]

生平 編輯

1925年參加革命。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投身學生愛國運動,並改名劉惠農。1928年12月轉黨。1929年任湘鄂贛邊區共青團特委巡視員。1930年6月至8月任紅三軍團前委委員、軍團機關總支書記、前委秘書。1930年8月至1931年11月任紅三軍團前委委員、紅三軍團總醫院政治委員兼黨支部書記。1932年3月至1933年6月任紅三軍團軍醫處政治委員。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三等紅星獎章。1933年6月至1934年8月任紅三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1934年8月任紅三軍團衛生部部長。長征中,任紅三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所在的紅三軍團衛生部警衛通訊排35人,僅兩人活到陝北[3]。1935年11月任紅一方面軍兵站醫院政治委員。1936年2月任任中央軍委後方辦事處總衛生部政治委員。1936年12月至1937年7月,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國人民抗日紅軍總衛生部政治委員。

1937年8月6日,軍委總衛生部在陝西三原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軍醫處(對內稱衛生部),姜齊賢任部長、政治委員劉惠農。1937年冬,中央軍委恢復了直轄的衛生部,政治委員劉惠農。1938年5月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軍醫處副處長。1938年12月至1940年4月任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第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兼任第三五八旅軍政委員會委員。1940年11月任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獨立第二旅暨晉西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4]1942年8月任晉綏分局委員兼秘書長。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綏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並擔任晉綏代表團秘書長。

1945年10月赴東北。1945年12月任遼寧軍區政治部主任。1946年2月至1948年4月任遼寧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5月兼任遼東省委遼寧省分委委員。1946年12月至1948年6月兼任遼寧省委委員。參加「四保臨江」戰役。1948年1月至4月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副政治委員。1949年5月隨第四野戰軍南下。1949年5月至8月任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交通接管部第二部長。1949年8月任中原臨時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2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第一副部長、黨組書記(部長為民主人士賀耀祖),創辦中南交通學院併兼任院長。1950年4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長江區航務局(後為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局長兼任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長江區公司經理。1952年9月作為公方代表被公私合營的民生實業股份輪船公司董監理事會聘為總經理,成為全國公私合營的一面旗幟,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讚揚。1954年5月大行政區撤銷,選擇留在了武漢,1954年5月增補為武漢市委委員,1954年11月任武漢市第一副市長。1955年1月任武漢市委書記處書記。1955年3月至1957年4月兼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1955年4月至1959年3月兼任武漢市委統戰部部長。1955年9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武漢市委第三副書記。1955年11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各省、市委代表參加的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會議上,作《和平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是必要的可能的》的專題匯報,毛澤東給予肯定並全文向全黨轉發。1955年底任武漢市「對資改造十人領導小組」組長,從1956年元旦至當年11月底完成武漢市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1956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武漢市市長。任上抓好服務市民的供應保障工作,1957年11月至1958年4月圍墾東西湖建成武漢市的「菜籃子」,批示市計委抓好婦女使用的無菌衛生紙生產,三年困難時期抓市民口糧供應、居民燃煤供應等民生。1959年11月至1961年6月兼任武漢軍分區政治委員。1960年5月至1961年8月兼任武漢軍分區黨委書記。1960年7月至1961年5月兼任武漢市委副食品生產委員會書記。1961年8月至1969年12月兼任武漢市人民武裝部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62年12月至1966年5月兼任武漢市委書記處書記。

文革期間下放蒲圻趙李橋羊樓洞茶場五七幹校一大隊五連放牛勞動[5]。1973年1月通過審查,恢復領導工作,任武漢市委常委、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分管武漢市財貿戰線工作,為開展全市服務行業作風整頓,到武漢商場站櫃枱當售貨員,提出全市學習漢陽區兩湖副食品商店、武昌區積玉橋煤店以戶建卡給雙職工送煤上門;到武漢肉聯廠蹲點解決因派性對立不能全面恢復生產問題[6]。1977年10月至11月任武漢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1977年11月至1982年11月任武漢市委第二書記。1978年1月至1982年8月兼任湖北省委常委。1979年2月至12月任武漢市革委會主任。1979年12月武漢市第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當選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至1983年3月;並繼續擔任武漢市委第二書記(市委第一書記、市長李任之)。1980年3月至1982年11月兼任武漢市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7]1983年12月至1988年12月任湖北省顧問委員會第一副主任。

家庭 編輯

  • 夫人張林蘇(1921-)
  • 女兒劉晉生,劉保生,劉小清與劉小明
  • 兒子劉明堅及夫人楊秋虹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建業主編; 李良志, 陳之中副主編. 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 
  2. ^ 劉景泉主編; 沈久泉, 王凱捷, 李卓副主編. 中国抗日战争人物大词典. 天津大學出版社. 1999. 
  3. ^ 張良啟 錢民兵 張賢才 劉凱春 蔡金書 黃明忠 李祥林 顧光玉. 深切怀念老首长刘惠农.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4. ^ 劉惠農. 难忘的历程 第一版. 武漢出版社. 1992-12. 
  5. ^ 劉愛玉. 怀念我的师傅邓垦. 湖北大學新聞中心. 2017-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6. ^ 張良啟:「懷念老市長劉惠農」,《武漢文史資料》,2013年第2期,第18-23頁。
  7. ^ 記者 王震 通訊員 文斌. 老市长刘惠农的二三事. 武漢晚報. 2009-02-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新頭銜 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1979年12月-1983年3月
繼任:
謝滋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宋侃夫
武漢市人民委員會市長
1956年12月-1966年5月
繼任:
方銘
武漢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前任:
王克文
武漢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2月-1979年12月
繼任:
李任之
武漢市人民政府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