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39°56′42″N 116°25′55″E / 39.944928°N 116.431969°E / 39.944928; 116.431969

清代自來水廠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東城區東直門香河園3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
編號8-25
認定時間2011年6月13日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北大街6號院(清水苑社區)內,隸屬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座展示北京供水事業發展歷史的專業博物館。[1][2][3][4]

歷史

編輯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建成於2000年10月,館址設在北京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的蒸汽機房舊址。該館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節水宣傳教育基地」。自2008年7月17日起,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閉館重新設計佈展。經過一個月試展,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於2008年11月8日重新開館。該館通過文物、照片、文字等方式,回顧了北京自來水事業從清朝末年開始的歷史發展過程。[3]

東直門水廠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自來水廠。光緒三十三年八月(1907年)的一天,慈禧太后頤和園召見袁世凱,恰好有個小太監向慈禧太后報告宮內失火,慈禧太后問袁世凱「防火有何善政?」袁世凱答「以自來水對」。袁世凱在天津任職多年,天津早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便已有自來水。同時,袁世凱向慈禧太后舉薦周學熙進京籌辦自來水,慈禧太后乃決定調周學熙進京籌辦自來水事宜。周學熙抵達北京後,當即籌辦京師自來水公司,公司性質為「官督商辦」,採用股份制,周學熙被任命為公司總理。[4]

1908年4月,京師自來水公司正式成立,這是北京第一家自來水公司,也是北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建成初期,公司設在前門順城街的一座西式小樓內,而自來水廠設在東直門外的香河園。這是因為周學熙認為自來水廠「籌足水源為第一要務」,便親自率工作人員到京郊各地勘探水源。經過多番勘察,周學熙認定「以安定門外沙子營迤下孫河水源尚旺」。孫河位於如今的朝陽區、順義區交界處、溫榆河一帶,其上游分別是沙河清河,兩河合流到孫河,當時孫河「水勢頗大」,適宜作為水源地。周學熙對水源地周邊地區反覆勘察,決定將自來水廠設在距離水源地直線距離最短的東直門外香河園。東直門水廠當時採用了三種售水方式:一是在街頭巷內安裝公用水龍頭,憑水票取水。二是直接把自來水管引入家中,安裝專用水錶計量銷售。三可以僱用水夫以快遞方式送水到戶。經過半年時間的精心經營,自來水得到了普遍認可。1910年,自來水廠正式投產供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座自來水廠是北京唯一一座自來水廠。[4]

據說,直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東直門一帶的小區用水仍都出自這座清代建造的自來水廠,水質清涼。此後,該廠不再作為自來水廠使用。[1]

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新館舉行開館儀式,3月23日起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5]

建築

編輯

東直門水廠舊址為歐式風格建築,如今仍保留許多遺蹟,包括蒸汽機房、八角造型的煙囪、來水亭、辦公用的四合院。[1]東直門水廠舊址如今分為兩處。靠南的一處位於香河園路西北側的院子由北京水錶廠使用。院子最深處有一座老式門樓,門樓的門楣題有「北京自來水廠」字樣,該門樓是清代自來水廠的正門。穿過門樓,院中為一排清代建築。再向里走,還有一座小院,里院的建築與外院一樣。[4]

靠北的一處即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位於北京水錶廠北邊,要繞經二環路才能進去。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院子內,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來水亭」,始建於1908年,當年該建築接收孫河取水廠的原水,經過沉澱消毒後送入清水池。該建築是由天津商瑞記洋行設計的歐式建築,修建時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工藝糯米灌漿、磨磚對縫。亭內曾建有一尊坐北朝南的漢白玉觀音菩薩像,觀音菩薩腳踏蓮花,身後為假山,身前為淨水池,觀音菩薩身旁雕刻有一龜一蛇,有「龜蛇二將」之稱。這尊觀音菩薩像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拆毀,如今亭內的觀音菩薩像是後來建的。[4]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展廳設在清代自來水廠的主體建築「蒸汽機房」內。蒸汽機房建於1910年,紅磚外牆使用的紅磚價值連城,那時中國尚不能生產紅磚,紅磚全部自德國進口,按當時物價,一塊紅磚值一枚銀元,所以僅紅磚一項便耗資巨萬。[4]博物館內有一幅巨型電子管網圖,幾乎佔據一整面牆,管網線十分細密,記錄了北京自來水流過之跡。[2]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內的沙盤模型顯示,當年有一座鐵質水塔屹立在廠區西南角,該水塔通高54米,總容積750立方米,是歐式建築,塔身分成六層,呈六面形,每面鑲有兩條蟠龍,共12條蟠龍盤踞在塔身,塔身每面還裝有風鈴。這座鐵質水塔於1957年被拆除,如今該博物館從德國設計師的後人手中找回圖紙,重新製做了一個鐵質水塔模型,擺放在展廳內。[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