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男孩》是一部2012年的澳大利亞電影,講述的是一家當世的礦業公司在擴張至該地區時一年輕的原住民男孩艱難地維持着他的遺產傳統。該片由卡特里奧·娜麥肯奇執導,於2012年12月10日在珀斯國際藝術節上在澳大利亞首映,它兩天前曾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公佈。

衛星男孩
基本資料
導演Catriona McKenzie
監製
  • David Jowsey
  • Julie Ryan
  • Catriona McKenzie
編劇Catriona McKenzie
主演
  • David Gulpilil
  • Cameron Wallaby
  • Joseph Pedley
  • Rohanna Angus
  • Dean Daley-Jones
配樂David Bridie
攝影Geoffrey Simpson
剪接Henry Dangar
製片商Satellite Films
片長90 分鐘
產地澳大利亞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2年12月8日 (2012-12-08)Toronto
  • 2012年12月10日 (2012-12-10)Perth

劇情

編輯

12歲的比特(卡梅倫袋鼠)和他的巨臂爺爺大衛·科比里爾一起住在一間破舊的汽車劇院裏。他爺爺時常向希望開一家飯館的比特傳授一些老方法。比特希望他那不在身邊的母親,羅哈娜·安格斯可以回來幫他經營飯館,雖然他爺爺對於她是否會回到荒涼的金伯利地區有所懷疑。不久一家當地的礦業公司就來了,表示要將這塊地夷為平地,並在原地建起一座儲藏庫。

比特要他的朋友約瑟夫·佩德利陪同他周末一起騎車去城裏,向公司的高官呼籲。約瑟夫很樂意幫忙,因為他正被警方通緝。當他們迷失方向時,旅途對他們就是四處閒逛。為了生存下去,比特必須聽取他爺爺那睿智的忠告,不僅是為了到達城裏見到公司高官,還為了能跟他母親一起,他母親一直希望帶他去珀斯,這樣她就能成為一位美容師。

製片

編輯

背景

編輯

在2006年左右,編劇兼導演的卡特里奧娜麥肯奇在執導電視劇《巡迴》時發現了西澳大利亞的金伯利地區,她強烈感到要講述一個關於澳洲內陸的故事。雖然《巡迴》主要在布魯姆拍攝,她還是去了波奴魯魯國家公園和邦哥牧場。她介紹了以情節為驅動的電視媒介,認為那是非常原型的。她補充道:「這就是我為什麼要去邦哥牧場,那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風景。如果你拍攝這個國家的風景,只有你體會到那感覺你才能奉獻給觀眾。」[1]

《衛星男孩》是第一部在資訊了當地原住民社區後被准許在世界遺產地區取景的故事片。攝製組住在帳篷里,還得攜帶帆布和擔架,上頭放着他們的設備。邦哥牧場兩公里範圍內不准車輛進入。[1]

卡特里奧娜麥肯奇儘量使該片不至於成為一部關於礦業的政治宣傳片。她指出:「這不是政治影片,不是反礦業影片。但從整體來看,世界正在瓦解,人們正在掠取一切。即使現在資源還算繁榮,那也意味着你無法吃喝,如果你跟國家聯繫在一起,你就不會那樣做了。[1]

卡特里奧娜麥肯還指出這部電影是一封給她養父的情書,她養父曾用行動向她展示了愛。她還說道她對傳統理念和代溝很有興趣,那裏頭的內容就是後來提到的關於國家的見解。

演員

編輯

卡特里奧娜麥肯指出這部劇本是為大衛·格皮里爾而寫,他因長期從事原住民藝術生涯而獲得了由澳大利亞國家原住民藝術協會所頒發的價值5萬美元的紅赭石獎。卡特里奧娜麥肯將劇本中寫進大衛·格皮里爾比作同羅伯特和梅麗爾一塊工作。格皮里爾在拍攝過程中還得與痛風作鬥爭,受到了編導的嘉獎。[1]

對於飾演比特的人,卡特里奧娜麥肯聲稱和她當地的飾演編導,克瑞斯一塊開車跑了幾個月。她們終於找到了沃爾拜,那時他正在玩菲士數讀,問他是否願意試琰。她說沃爾拜就想他已經讀過了劇本一樣,欣然同意。[1]

獎項

編輯

2013年,《衛星男孩》贏得了AACTA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聲效獎提名, 由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頒發。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該片贏得水晶熊最佳動作獎,還贏得了國際影片評委會頒發的最佳故事片獎。在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上,編劇兼導演的卡特里奧娜麥肯奇被提名為評委會大獎。[2]

該片還為卡特里奧娜卡贏得了發現獎以及2012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評論獎提名。

招待會

編輯

SBS台的比特·卡爾文稱《衛星男孩》具有美麗的外貌和甜美的天質。他說道:「撇去細節不說,奧娜卡的故事展現了一系列從簡短的本土歷史中所能讓人熟悉的排演巧妙的主題思想,城市對比叢林,靈感對比物質,家庭對比獨立,傳統對比世俗。然而,這些並沒讓人覺得枯燥乏味,繁瑣嘮叨。[3] ''s [4]

荷里活記者約翰·德弗指出:「奧娜卡的視角並不像一些觀眾那樣只是從精神層面的廣義視角上去看待內陸,她想說明的是澳大利亞足夠大,大到仍舊顯現不出歐洲的入侵和壓制。[5]

悉尼晨峰報的桑德拉大廳里對於該片註解寫道:「它講述了一個關於維持自然界光芒,一個關於冒險精神以及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聯的柔美的故事。

《品種》埃迪·科克雷爾把影片稱作為「發人深省的世代劇本」,並指出,儘管深陷於現實主義中卡爾曼的青少年犯罪以及雷納爾嚮往着脫離文化遺產的生活,《衛星男孩》用一種突顯了原住民傳統的歷史和精神世界的微妙但不平靜的象徵主義手法,平衡了這些現實中的兩難境地。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Capturing a Western wond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3.
  2. ^ Prizes & Honours 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erlinale.de.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3.
  3. ^ Reviews: Satellite Bo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BS.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3.
  4. ^ Satellite Boy: Toronto Re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Hollywood Reporter.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3.
  5. ^ Path to wonder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14 December 201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