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釗
吳式釗(?—?),字楚生,雲南省永昌府保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原籍雲南,生於湖南。與朱庭珍、趙藩、陳榮昌並稱「滇南四傑」。光緒二十年(1894年),參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三甲六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2]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劉鶚夥同程恩培和吳式釗二人成立豫豐公司。吳式釗以豫豐公司名義與福公司代理人羅沙第簽訂《河南礦務合同章程》。後來此事遭河南士紳反對,清廷革除了吳式釗的翰林院編修職,褫革回籍。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好友沈藎謀刺慈禧太后,被吳式釗出賣,聯合慶寬向慈禧太后告發,慈禧大怒,下令捕殺沈氏。日後吳式釗以功升為六部主事。[3]然賣友求榮之事,為士論所鄙,終生不得志。民國初年,吳某易名,擔任龍濟光的諮議,不久病故。[4]
參考文獻
編輯-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四十):光緒二十年。甲。五月。丁丑朔。……○丙戌。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張謇、尹銘綬、鄭沅、業經授職外。吳筠孫、沈衛、李家駒、徐仁鏡、朱啟勛、吳庭芝、李翹芬、李組紳、饒芝祥、梁士詒、陸士奎、鄒毅洪、劉廷琛、夏啟瑜、汪一元、袁桐、於普源、馮恩昆、儲英翰、李灼華、張其淦、王廷釭、關冕鈞、林鉞、姚舒密、景禐、黃秉湘、陳昭常、裴汝欽、郭育才、翁成琪、胡矩賢、江衡、沙元炳、張啟藩、達壽、張琨、范溶、張琴、吳敬修、熊希齡、陳君耀、黎承禮、朱錫恩、王英冕、周紹昌、齊忠甲、張懷信、王會厘、譚文鴻、程友琦、王照、沉雲沛、林炳章、洪錦標、蔡琛、夏樹立、蕭立炎、李清琦、葉大可、毓隆、孫鳴皋、陳德銘、余晉芳、譚紹裘、葉大年、梁文燦、沈鵬、吳式釗、張祥齡、桂坫、孫同康、尹春元、張林焱、王瑚、江春霖、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六十六):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四月。丁巳。……電寄引見甲午科散館人員。得旨……三甲庶吉士桂坫、江春霖、吳式釗、張林焱、俱著授為檢討。
- ^ 《清實錄光緒朝實錄》載:「已革翰林院檢討吳式釗、著以六部主事用。」
- ^ 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載:「漁溪時入報業,告密陷之者,為滇人吳某,漁溪之摯友也。原翰林院侍講,因案褫革,賣友之後,西後為之開復原官,而士論薄之,終不得志。及民國七、八年間,龍濟光居北方時,吳某易名,為龍之諮議。未幾病故。友人言,吳臨終時,忽欠伸拔,若與人格拒狀。乃大呼曰:沈漁溪來尋某甲,我非某甲,乃某乙。蓋自稱新名,冀以晦其舊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