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二色測光系統

國際二色系統是天文學上最早的寬帶雙色測光系統,是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各天文台的觀測基礎上綜合制訂的。1920年代哈佛大學天文台發表了北天極附近96顆星的測光結果,作為標準型星,稱為北極星序NPS),並且定義色指數

國際二色系統包括國際照相星等(IPg)和國際仿視星等(IPv)。其缺點是沒有考慮底片的響應曲線,也沒有兩個星等的平均波長和通帶半寬,1943年塞里斯(F.H.Seares)和喬納(M.C.Joyner)簡略估計了響應曲線。由於沒有仔細考慮星際消光的影響,色指數零點需要作改正。此外,國際二色系統的亮星等和暗星等還存在較大的系統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