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勒布倫
夏爾·勒布倫(法語:Charles Le Brun,法語發音:[ʃaʁl lə bʁœ̃];1619年2月24日—1690年2月22日)是十七世紀法國宮廷畫家,曾為凡爾賽宮和羅浮宮做過大量的壁畫和天頂畫,被路易十四稱為「有史以來法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他是17世紀法國美術界最重要的人物,其創作深受尼古拉·普桑的影響[1]。
夏爾·勒布倫 | |
---|---|
出生 | Charles Le Brun 1619年2月24日 法蘭西王國巴黎 |
逝世 | 1690年2月22日 法蘭西王國巴黎 | (70歲)
國籍 | 法蘭西波旁王朝 |
知名於 | 繪畫(歷史畫、布面油畫) |
知名作品 | 《亞歷山大大帝與波羅斯》 |
運動 | 法國巴洛克藝術 |
贊助人 | 路易十四 |
生平
編輯1619年2月24日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尼古拉是一位不出眾的雕塑家。他在小時候就開始模仿練習名家畫作,得到了塞吉埃的推薦[2],14歲時加入了西蒙·武埃的繪畫工作室[3]。後曾在意大利遊學,在羅馬居住了6年,在尼古拉·普桑的指導下練習拉斐爾等名家的畫作[4]。
回國後,他被任命為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宮廷畫家。1648年,以他為首的12位法國宮廷畫家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創辦了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勒布倫成為第一任院長。他為學院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準則。在創作題材上,歷史類題材地位最高,人物肖像次之,風景和靜物排在末位。在表現手法上,力圖追求嚴謹的構圖、完美的人物造型、準確的空間透視和細膩的筆法。這一系列規則對法國學院派產生了深遠影響[5]。
藝術風格
編輯早期雖然受西蒙·武埃指導,但畫風與安尼巴萊·卡拉奇極其相似[8]。後來功成名就的時候,曾在繪畫與雕塑學院的演講中提出了「表現說」,以解釋畫作中人物激情的表現。他的觀點對之後的藝術理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至今仍是學術界熱議的話題[9]。
圖集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Honour, Hugh; Fleming, J. A World History of Art 7th.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09: 604. ISBN 9781856695848.
- ^ John Corner. Portraits of celebrated painters, with medallions from their best performances. Longman. 1825 (英語).
- ^ Marco Bussagli; Mattia Reiche. Baroque & Rococo.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66. ISBN 9781402759253 (英語).
- ^ Robert William Buss. The Almanack of the Fine Arts. George Rowney and Company. 1850: 45 (英語).
- ^ 毛秋月. 《法国学院派:西方美术史中的华彩乐章》. 光明日報. 2018年3月1日 [2019年6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6日).
- ^ 許力以; 周誼. 《百科知识数据辞典》. 青島出版社. 2008年1月1日. ISBN 9787543639157.
- ^ DK. Art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ransformative Art Movements and the Paintings That Inspired Them. Penguin. 2013: 389. ISBN 9781465421203.
- ^ James R. Hobbes. The Picture Collector's Manual, Being a Dictionary of Painters. HardPress Publishing. 2012: 29 [2019-06-06]. ISBN 978-1290319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8) (英語).
- ^ 張穎.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文藝理論研究. 2018年: 49–60. ISSN 0257-025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