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公寓
太陽公寓(英語:Sun Apts.,意譯為「孫氏公寓」),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之一,位於中國上海市靜安區威海路651號及665弄。公寓建於1928年,是一座組合式別墅,定位為高級公寓。
太陽公寓 | |
---|---|
位置 | 威海路651號、665弄 |
建成時間 | 1928年(始建) 1976年(加建兩層) |
參考編碼 | B-Ⅲ-13 |
歷史
編輯1920至1930年代,上海房地產大亨孫春生在靜安寺路(現南京西路)和戈登路(現江寧路)東面進行投機開發,賺得50萬兩規銀。他接着用這筆收入在威海路一帶買下一幅3.8畝的地皮,於1928年建成高級公寓。孫春生經常在命名房地產時用上自己姓名的其中一字,這次他便把新建的公寓命名為「Sun Apts.」,意為「孫氏公寓」。「Sun」這個詞原本是孫姓的拉丁轉寫,但在英語裏面是太陽的意思,因此「Sun Apts.」就被人們稱為「太陽公寓」。[1][2]
太陽公寓初落成後的居民群體以外國僑民為主。後來,公寓成為不少高級知識分子的投宿之地,用途變得儼如青年會。在1930年代末期,汪精衛政權暗中在太陽公寓內設立「招賢館」,從而為汪氏政權招兵買馬。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住在公寓的外國僑民僑紛紛遷出,令日本人得以乘勢佔用公寓。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太陽公寓改由美資房地產商中國營業公司經營,住戶以外國僑民為主。在1950至1960年代,上海中上層人士成為太陽公寓的主要居民群體。[3][4][5]
1976年,上海市房管局為太陽公寓增建了兩層[3]。1999年,太陽公寓列入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6][7]。
到了2000年代以後,許多外國人租住太陽公寓。公寓除了作為民居用途以外,也遷進了一些商戶,例如上海廣播科學研究所和中國建築材料華東公司等。隨着更多居民入住,有些公寓住戶把原有的窗戶更換成鋁合金窗框,不符合公寓的整體建築風格,又自行在外牆安裝空調外機,顯得雜亂無章。2009年,包括太陽公寓在內的一批威海路老住宅建築進行修繕工程,公寓臨街外牆上的面磚飾面得以修舊如舊,而所有空調外機改為統一安裝在指定擺放點,工作人員也成功遊說全部住戶把窗戶統一為黑色鋼窗。[2][5][8]
建築特色和結構
編輯太陽公寓是一座組合式別墅,定位為高級公寓。公寓樓高六層(建成時只有三層),為合院式建築,平面呈回字形,採用混合結構。建築外牆走裝飾風藝術風格,牆身鋪有褐色花面磚,入口處建有三層高的拱券,牆角和拱券貼上了仿石材隅石。外牆還築有水泥檐口和腰線,形成水泥窗台的設計。整個公寓建築物以A、B、C、D、E、F六座單元樓組合而成,每座單元樓設有各自的出入口。單元樓分為南北和東西兩種,兩座不同種類的單元樓之間以凹口設計連接起來。南北單元樓為複式,戶型為一室一廳,其中客廳採用挑空設計(樓板後退以提升層高至兩倍),沿牆建有小樓梯;東西單元則是每層建有一梯兩戶。回字形公寓建築的中間位置建有內院,佔地300平方米,是一個居民共享的小庭園,裏面有花草樹木和噴水池。[1][3][5]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太阳公寓. 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 2006-10-04 [2018-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2.0 2.1 宋寧華. 勵漪 , 編. 上海“老房子”修缮:外貌修旧如旧 内部焕然一新. 新民晚報. 2009-10-28 [2018-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3.0 3.1 3.2 薛順生. 老上海经典公寓.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5: 95. ISBN 9787560831541.
- ^ 陳存仁. 抗战时代生活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121. ISBN 9787208038530.
- ^ 5.0 5.1 5.2 旧上海新式里弄:保留海派生活风味静安别墅. 鳳凰網青島. 2013-02-01 [2018-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优秀历史建筑第三批.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1. [2018-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 ^ 龔德慶,張仁良主編. 静安历史文化图录.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1.01: 276–278. ISBN 978-7-5608-4364-3.
- ^ 周林. 叩街问巷: 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 68. ISBN 978753262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