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剛
孫維剛(1938年12月6日—2002年1月20日),男,漢族,山東海陽人,中國中學教師。自1962年起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任數學教師兼班主任。自1980年開始,在二十二中進行從初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大循環實驗,致力研究數學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用德育促進智育,德、智、體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實驗班共進行了四屆,被稱為「神奇教師」。
生平
編輯孫維剛是山東省海陽縣郭城鎮人。中學就讀於青島二中,但因家庭成分問題,只能上北京師專。1962年,孫維剛被分配至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1]。
逝世
編輯2002年1月20日上午9時41分,孫維剛在北京市第六醫院逝世,享年63歲。2002年1月24日上午,4000多政府官員、群眾、學生來到北京八寶山公墓竹廳,為孫維剛送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送來了輓聯,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市長劉淇送來了花圈,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發來了唁電,並以個人名義送來了花圈。教育部師範司司長馬力,全國人大代表尚秀雲,北京市人大代表藍天柱、陶西平,市政協常委陶春輝等趕來參加了追悼會。
獎項和榮譽
編輯1986年被評為「北京市特級教師」;1989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並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1990年獲得「首都勞動獎章」,並被評為「北京市模範班主任」;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教師」並獲「人民教師」稱號;1996年榮獲「孺子牛金球獎全國中小學十傑教師」稱號,同年獲得胡楚南北京中小學優秀教學成果獎;1998年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稱號,同年成為「北京市精神文明獎章」獲得者;1999年,獲得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的特等獎及全國蘇步青數學教育一等獎。同年還獲得第四屆全國「十佳職業道德標兵」稱號和「首都楷模」稱號;200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
教育思想
編輯創建了結構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現了孫老師說的,「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全班55%怎樣考上北大、清華》P30)的教育信念。
社會兼職
編輯中國數學會理事、北京市數學奧林匹克學校校務委員兼教練、東城區奧林匹克學校校長。先後當選為東城區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屆人大代表和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