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辨證
寒熱辨證,中醫術語,系八綱辨證(指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為中醫辨證學的基本綱領)的具體內容之一。八綱辨證的特點在於把握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整體性、確定性與相關性。寒熱是用以辨別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兩個綱領。
寒證是感受寒邪或體內陽氣不足時所表現的證候。惡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臥,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而潤,脈緊或遲等。 以冷、淡、稀、潤、靜為特徵。
熱證是感受熱邪或陽氣亢盛陰液不足時所表現的證候。發熱、惡熱喜涼、口渴欲冷飲、面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小便短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乾燥少津,脈數。以熱、赤、稠、燥、動為特徵。
- 寒熱的虛實鑑別
- 實熱——是以熱邪盛為主,故以壯熱、煩渴、神昏、譫語,或腹滿脹痛拒按,大便閉結;舌紅,苔黃厚燥,脈數或洪數。
- 虛熱——是以陰液虛損為主,故以消瘦、疲乏、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口燥不欲飲;舌紅絳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 實寒——是以寒邪盛為主,故以怕冷,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劇烈;苔白滑,脈沉弦。
- 虛寒——是以陽虛不足為主,故以面色白,形寒肢冷,倦怠懶言,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淡胖嫩,苔薄白潤,脈細遲或微細。
- 寒證與熱證的關係
- 寒熱錯雜是指同一病人同一時間即有寒證的表現,又有熱證的表現。是一種寒熱同時並見的複雜病理現象。在臨床上即可表現為不同部位,也可表現為同一部位的寒熱錯雜。
- 寒熱轉化
- 寒證轉化為熱證是先出現寒證,後出現熱證,熱證出現之後,寒證隨之消失。
- 熱證轉化為寒證是先出現熱證,後出現寒證,寒證出現之後,熱證隨之消失。
- 寒熱真假
- 真熱假寒:內有真熱而外見假寒的證候。產生機理是陽盛格陰,臨床表現:
- 真熱——可見身熱惡熱,煩渴喜冷飲,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
- 假寒——四肢厥冷,但卻不欲近衣被。
- 根據其陽熱閉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點,又把它叫作「陽厥」。
- 真寒假熱:內有真寒而外見假熱的證候。產生機理是陰盛格陽,臨床表現:
- 真寒——可見精神萎靡,形體倦怠,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
- 假熱——仔細分辨,面雖紅,但如妝,或游移不定;口雖渴,但喜熱飲,飲量不多;身雖熱,但喜近衣取暖;脈雖大,但無力。
- 格陽於上:面紅,口渴;
- 格陽於外:身熱,脈大。
- 鑑別真假:
- 是假像的出現多在四肢、頭面、體表;而臟腑,氣血,津液方面的變化多反映疾病的本質。
- 是假像究竟和真象不同,宜仔細觀察。
參考文獻
編輯-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ISBN 7532302229
- 朱文鋒等編,《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ISBN 7-117-0336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