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勞斯·哈農庫特
拉方丹與哈農庫特-翁弗爾察格特的約翰·尼古勞斯伯爵(德語:Johann Nicolaus Graf de la Fontaine und d'Harnoncourt-Unverzagt[註 1][3][2],1929年12月6日—2016年3月5日),通稱尼古勞斯·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奧地利指揮家,古樂復興風潮的旗手人物之一,以對古典時代以及更早些音樂的準確闡釋而聞名。
尼古勞斯·哈農庫特 Nikolaus Harnoncourt | |
---|---|
音樂家 | |
別名 | Johann Nikolaus Graf de la Fontaine und d'Harnoncourt-Unverzagt |
國籍 | 奧地利 |
出生 | |
逝世 | 2016年3月5日 | (86歲)
職業 |
|
母校 | 維也納音樂院 |
配偶 | 愛麗絲·霍費爾納 (1953年結婚—2016年結束)[1] |
兒女 | 4 |
簽名 | |
相關團體 | 維也納古樂合奏團 |
哈農庫特早年在維也納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演奏員,1953年創立了古樂演奏團體「維也納古樂合奏團」。七〇年代是他的事業活躍期,演出邀約大增,他也開始嘗試歌劇及當代新音樂的指揮。哈農庫特曾兩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2001年、2003年)[4]。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1929年,約翰·尼古勞斯·哈農庫特出生於柏林,家人在他2歲時遷居格拉茨。後來,他前往維也納學習音樂,少年時代他曾在脅迫下參加納粹青年軍的活動,對此他表示:「如果你逃避每週三、週六的固定活動,黨衛軍和警察就會找上門來,抓住你,理光你的頭髮,然後把你丟到一群同你一般難以管教的少年當中。」[5]在維也納音樂院,哈農庫特學習的是大提琴、古大提琴演奏,師從保羅·格呂默(Paul Grümmer)及埃馬努埃爾·布拉別克(Emanuel Brabec)。
職業生涯
編輯1952–69年間,哈農庫特在維也納交響樂團任職,演奏大提琴。1953年「維也納古樂合奏團」由哈農庫特領銜成立,專事古樂演奏;他們在古樂領域的成績斐然,七〇年代時已經頗負盛名。日後在與其他樂團合作時,哈農庫特亦應用其對古樂演奏的研究與心得,包括速度、力度等音樂要求,使得他的詮釋相當具有辨識度。
1970年,哈農庫特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正式以指揮身分出道,指揮蒙特威爾第《尤里西斯歸鄉記》[6]。1971年,哈農庫特與古斯塔夫·萊昂哈特聯合錄製巴赫的全本清唱劇作品,這項計劃於1990年完成[註 2]。除了早期作品之外,哈農庫特也指揮、推廣當時維也納所流行的輕歌劇作品。
哈農庫特與世界主要的樂團皆有合作,他多次應邀於維也納愛樂樂團客席指揮,與該團錄製的錄音受到肯定[7][8]。1987–91年間,哈農庫特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指揮莫扎特歌劇的新製作演出,這些劇目包括:《依多美尼歐》、《魔笛》、《後宮誘逃》及《女人皆如此》。他與歐洲室內樂團亦有長期良好的關係,1992年率該團參與薩爾茨堡音樂節,此後他多次擔任此一重大音樂慶典的歌劇指揮[9]。1975年,哈農庫特首次應邀指揮阿姆斯特丹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此後多次合作[10],該團日後贈與他「榮譽客席指揮」(Honorair Gastdirigent)榮銜。
哈農庫特是創立於1985年的施蒂利亞夏季音樂節(Festspielsommer Styriarte)的核心人物,參與、規劃該活動達卅一年之久[11]。
退休與逝世
編輯2015年12月5日,哈農庫特在親筆信件中宣佈了退休的決定。「我的身體狀況迫使我必須取消未來相關的規劃。」[12] 他在2016年3月5日於聖格奧爾根辭世,享年86[1][13][14]。
作品
編輯商業錄音
編輯哈農庫特的代表性錄音自然是早期作品,在Teldec錄製了普賽爾[15]、巴赫[16]、蒙特威爾第[17]、拉摩[18]等人的作品。他的巴赫錄音尤其受到好評,曾三度灌錄《馬太受難曲》,2001年的第三版更獲得格林美獎肯定[19]。
除了擅長的巴洛克音樂外,哈農庫特和歐洲室內樂團製作的全套貝多芬交響曲[20]、貝多芬鋼琴協奏曲(與皮埃爾-洛朗·艾馬爾合作)[21]等作品亦頗受好評。2002年,他與維也納愛樂合作安東·布魯克納第9號交響曲[註 3],2009年則實況錄製了蓋希文《波吉和貝絲》,是他少數的近代曲目錄音。
歷史鋼琴
編輯- Nikolaus Harnoncourt, Frans Brüggen, Leopold Stastny, Herbert Tachezi. Johann Sebastian Bach: Gamba Sonatas — Trio Sonata in G major. Viola da gamba: Jacobus Stainer; Cello: Andrea Castagneri; Flute: A.Grenser; 大鍵琴 (馬丁·斯考羅內克)
- Nikolaus Harnoncourt, Gustav Leonhardt, Leonhardt-Consort (Orchestra), Concentus musicus Wien (Orchestra), Alan Curtis, Anneke Ulttenbosch, Herbert Tachezi. Johann Sebastian Bach: Harpsichord Concertos BWV 1052, 1057, 1064. Violin, continuo, harpsichord. Label: Teldec
- Nikolaus Harnoncourt,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Franz Schubert. Symphonies. Label: Ica Classics.
- Nikolaus Harnoncourt, Rudolf Buchbinder (fortepiano).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 23&25. 安頓·瓦爾特 (保羅·麥克諾提) Label: Sony.
著作
編輯哈農庫特有多本著作,多數是演奏傳統的論述,以及美學觀點的討論等,當中最早完成的一本是1984年的《音樂的對話:關於蒙台威爾第、巴赫與莫扎特的臆想》(Der musikalische Dialog. Gedanken zu Monteverdi, Bach u. Mozart)。
獲獎與榮譽
編輯- 奧地利學術與藝術獎章(一等十字),1987年[22]
- 榮譽會員,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1992年[23]
- 榮譽成員,格拉茨藝術大學,1995年[24]
- 茨維考羅伯特·舒曼獎,1997年[25]
- 漢斯·馮·彪羅獎,1999年[26]
- 格林美獎,2001年[27]
- 維爾納·馮·西門子獎(巴伐利亞美術學院),2002年[28]
- 萊比錫巴赫獎牌,2007年[29]
- 奧地利學術與藝術獎章(最高等勳章),2008年[22]
- 榮譽博士,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2008年[30]
- 聖格奧爾根榮譽市民,2009年[23]
- 《留聲機》雜誌終身成就獎,2009年[31]
- 倫敦皇家愛樂協會金牌獎,2010年[32]
- 榮譽博士,科隆音樂與舞蹈學院,2011年[30]
- 《留聲機》雜誌名人堂,2012年[33]
- 榮譽博士,愛丁堡大學[30]
個人生活
編輯家庭
編輯哈農庫特的母親Ladislaja擁有梅蘭伯爵(Gräfin von Meran)的封號,其血緣可以追溯至哈布斯堡王朝的約翰大公。其父埃伯哈德(Eberhard)則是前任的楓丹與哈農庫特-恩維爾扎格伯爵(見註釋)。
1953年,他與小提琴家愛麗絲·霍費爾納(Alice Hoffelner)成婚,兩人連袂創立了維也納古樂合奏團。他們育有四名子女:次女高音伊利沙伯、菲力浦、法蘭茨、埃伯哈德(早夭[34])。
註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參照
- ^ 1.0 1.1 Barry Millington. Nikolaus Harnoncourt obituary. The Guardian. 2016-03-06 [2016-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2.0 2.1 Munzinger-Archiv GmbH, Ravensburg. Nikolaus Harnoncourt.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0). (Johann Nikolaus Harnoncourt (adelshistorisch: Johann Nikolaus Graf de la Fontaine und d'Harnoncourt-Unverzagt) wurde am 1929-12-06 in Berlin geboren. Die Familie seines Vaters stammt aus luxemburgisch-lothringischem Uradel und führte bis zum Adelsaufhebungsgesetz den Grafen-Titel.)
- ^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Austrian central registration register (Meldeauskunft aus dem Zentralen Melderegister gemäß § 18 Abs. 1 Meldegesetz [1991]): Familienname oder Nachname: Harnoncourt / Vorname: Johann Nikolaus / Geburtsdatum: 1929-12-06. Retrieved on 2016-03-07
- ^ James R. Oestreich. A New Year Comes to Old Vienna. New York Times. 2003-01-02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 ^ James R Oestreich. Nikolaus Harnoncourt, Conductor and Early-Music Specialist, Dies at 86.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3-06 [2016-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James R. Oestreich. Only the Best Follow His Beat. New York Times. 2003-03-02 [2007-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 ^ Andrew Clements. Smetana: Ma Vlast. The Guardian. 2002-10-02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9).
- ^ Andrew Clements. Bruckner Symphony No 9: Vienna Philharmonic / Harnoncourt. The Guardian. 2003-10-24 [2007-08-12].
- ^ Salzburger Festspiele / Geschichte Archiv Sucherergebnisse. 歷史資料庫,薩爾茨堡音樂節官方網站. [2020-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 ^ Andrew Clements. Dvorak: The Golden Spinning Wheel; The Noon Witch; The Water Goblin; The Wild Dove: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Harnoncourt. The Guardian. 2003-05-23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1).
- ^ 31 Jahre styriarte mit Nikolaus Harnoncourt. Styriarte. 2016 [2017-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德語).
- ^ Austrian conductor Nikolaus Harnoncourt dies at 86. BBC. 2016-03-06 [2016-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Klapper, Bradley; Jahn, George. Austrian Conductor Nikolaus Harnoncourt Dies at 86. ABC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16-03-06 [2016-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 ^ 著名指揮家哈農庫特辭世 享壽86歲. 自由時報.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 Andrew Clements. Concentus Musicus Wien: A Celebration. The Guardian. 2003-04-18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 ^ Wolff, Christoph. Reviews of Records, Johann Sebastian Bach: Musikalisches Opfer. The Musical Quarterly. 1972.07, 58 (3): 496–501 [2007-08-12]. doi:10.1093/mq/LVIII.3.4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3).
- ^ Glover, Jane. Review of Monteverdi's 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The Musical Times. 1975, 116 (1590): 715. JSTOR 960052. doi:10.2307/960052. hdl:11250/283741.
- ^ Cyr, Mary. Reviews of Records, Rameau: Castor et Pollux. The Musical Quarterly. 1973.04, 59 (2): 328–333 [2007-08-12]. doi:10.1093/mq/LIX.2.328.
- ^ Matthaus-Passion BWV 244 – conducted by Nikolaus Harnoncourt. [2016-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John Rockwell. Harnoncourt Gives Beethoven a Mild Jolt. New York Times. 1993-11-17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 ^ Andrew Clements.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Nos 1 -5: Aimard/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Harnoncourt. The Guardian. 2003-02-28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 ^ 22.0 22.1 Reply to a parliamentary question (PDF): 1840.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05) (德語).
- ^ 23.0 23.1 Merk, Beate. Grußwort der Staatsministerin Dr. Beate Merk anlässlich der Verleihung des Romano Guardini Preises am 2012-05-10 in München (PDF). Die Bayerische Staatsministerin der Justiz und für Verbraucherschutz Dr. Beate Merk. 2012-05-12 [2016-03-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8) (德語).
- ^ Die Kunstuniversität Graz trauert um ihr Ehrenmitglied Nikolaus Harnoncourt. Art University of Graz. 2016-03-07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德語).
- ^ Preisträger. Schumann in Zwickau.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德語).
- ^ Fuhrmann, Wolfgang. Nikolaus Harnoncourt und 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Wenn Bruckner ganz nach Bruckner klingt. Berliner Zeitung. 2000-03-31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德語).
- ^ Past Winners Search. Grammy.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Archiv: Hauptpreisträger. Ernst von Siemens Musikstiftung.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德語).
- ^ Bach-medaille voor dirigent Nikolaus Harnoncourt. NRC. 2007-06-11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荷蘭語).
- ^ 30.0 30.1 30.2 Weitere Ehrendoktorwürde für Harnoncourt. Klassik.com.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德語).
- ^ Lifetime Achievement. Pierre-Laurent Aimard pays tribute to Nikolaus Harnoncourt, a true visionary. Gramophone.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Nikolaus Harnoncourt. 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 [2016-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8).
- ^ Nikolaus Harnoncourt (conductor and cellist). Gramophone. [2012-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2).
- ^ James R. Oestreich. Following His Fixations, Early Music to Whatever. New York Times. 1996-11-20 [2016-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1).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 尼古勞斯·哈農庫特的Discogs頁面(英文)
- 2000年11月接受諾曼·萊布雷希特訪問
- 皇家大會堂樂團關於哈農庫特的介紹
- 華納古典關於哈農庫特的介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John Rockwell: Recordings; Harnoncourt's Mozart shows steady grow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199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