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羅·巴格尼尼
尼古洛·巴格尼尼(意大利語: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巴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 | |
---|---|
出生 | 熱那亞 | 1782年10月27日
逝世 | 1840年5月27日 尼斯 | (57歲)
國籍 | 薩丁尼亞 |
知名作品 | 六部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獨奏24首隨想曲 |
所屬時期/樂派 | 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小提琴獨奏曲、協奏曲 |
生平
編輯尼古洛·巴格尼尼出生於在現今意大利的熱那亞,是Antonio和Teresa Paganini之子,根據Peter Lichtenthal為他寫的傳記,巴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敎他曼陀鈴,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開始作曲了,十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從十餘歲起,巴格尼尼跟着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十六歲時,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裏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結他。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新出現在樂壇,當他不再旅遊時,他成為了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巴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
有一個傳說:巴格尼尼將他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換來他那高超的技巧,對於這個傳說巴格尼尼很滿意,甚至有人說這是他自己說的,在他演奏時,他會翻白眼,他搖晃的站姿、長而零亂的頭髮、蒼白的臉龐、憔悴的身軀都讓這個傳說顯得更加真實,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讓觀眾流淚,有的人甚至還暈倒。
巴格尼尼給那他唯一曾經擁有過的小提琴取名叫大炮,主要是反映這琴本身所發出來的聲音有如大炮一般,這把小提琴的弦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和其它為了避免演奏到其它弦而有個曲度的提琴是完全相反的,而這把特別的提琴確也讓巴格尼尼能夠一次拉出兩條或許是三條弦的樂音。
他在1833年的巴黎受柏遼茲——一位曾經幫巴格尼尼譜過一首叫哈羅爾德在意大利的曲子的樂家——演出一場中提琴協奏曲。
他的健康逐漸惡化是由於長期使用水銀混合物而導致水銀中毒,這個病促使他無法再繼續演奏小提琴,於是只能在1834年退休,並於1840年5月27日病逝於薩丁尼亞王國的尼斯(現屬法國)。
評價與特色
編輯以色列小提琴家伊夫里·吉特利斯曾說:「巴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巴格尼尼橫空出世了。」儘管巴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里(1653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彼得羅·洛卡特利(1693-1764)的24首隨想曲,在當時因難度過高而無法演奏。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巴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巴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伊曾抱怨說在巴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結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巴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結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巴格尼尼可以在一個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個八度,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他的靈活性也許是由於馬凡氏症候群或埃勒斯-當洛二氏症候群。他的指法,比如雙音技巧,換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撥弦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卻是現在的年輕小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科目。幾乎半個世紀後才由約阿希姆和伊薩伊帶來了可以和巴格尼尼相提並論的小提琴技巧跳躍式發展。
作品節選
編輯他給後人留下的作品有奏鳴曲、狂想曲系列,六首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數個結他作品等。
巴格尼尼在交響樂團中的成就是令人感到優雅的。配合穩當的配樂,有他在樂團裏是非常鼓舞的,有批評說巴格尼尼的協奏曲是既冗長而乏味:一首快板迴旋曲的結尾可以重復幾遍,在他的生涯中,所有協奏曲中,演奏小提琴的部份都是保密的,他也從不在與交響樂團的排練中演奏小提琴獨奏,一直到他死時也不過只有兩首曲被出版,然而,巴格尼尼的弟子卻也機伶地在他死後每年出版一首曲,每一次在舞台上的成功,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再成功而鋪路,現今已知的協奏曲雖然只有六首(其中最後兩首的交響樂部份已失傳),但他的結他、弦樂器、尤其是小提琴的作品,都已使他那獨特的技巧成為後世標準的準則。
很多作曲家都對巴格尼尼的a小調第24隨想曲很感興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馬尼諾夫、盧托斯瓦夫斯基、洛伊韋伯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為這個作品的旋律創作了變奏曲。
錄音
編輯- 作品全集,Salvatore Accado,倫敦愛樂樂團與夏爾·迪圖瓦,德意志留聲機,2000年5月2日
- 協奏曲錄音集,Ingolf Turban,科隆WDR廣播樂團與Lior Shambadal,Profil Medien,2014年1月1日
參考資料
編輯- 參照
- 書目
- Leopold Auer, Violin playing as I teach it, Stokes, 1921 (reprint Dover, 1980)
- Alberto Bachmann, An Encyclopedia of the violin, Da Capo, 1925.
- Boscassi Angelo, Il Violino di Niccolò Paganini conservato nel Palazzo Municipale di Genova, Fratelli * Pagano, 1909.
- Yehudi Menuhin and William Primrose, Violin and viola, MacDonald and Jane's, 1976.
- Yehudi Menuhin and Curtis W. Davis, The Music of man, Methuen, 1979.
- John Sugden, Paganini, Omnibus Press, 1980.
- Bruno Monsaingeon,The Art of violin, NVC Arts (on film), 2001.
- Maste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Guitar, Mel Bay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