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萊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尼科萊隕石坑(Nicolai)是位於月球正面東南高地區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9.2億-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伯恩哈德·戈特弗里德·尼柯萊(Friedrich Bernhard Gottfried Nicolai,1793年-1846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尼科萊隕石坑 | |
---|---|
坐標 | 42°28′S 25°52′E / 42.47°S 25.87°E |
直徑 | 40.5公里 |
深度 | 2.42公里 |
余經 | 日出時335° |
命名來源 | 弗里德里希·B·G·尼柯萊 |
描述
編輯該隕坑西側毗鄰馬若利科環形山、西北偏西靠近布赫環形山、比興環形山位於它的西北、北面則坐落着利瑪竇環形山,而維勒隕石坑和多佛隕石坑分列於它的東北和東南、它的南面和西南偏西橫亙着斯帕蘭扎尼隕石坑和巴羅夏斯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42°28′S 25°52′E / 42.47°S 25.87°E,直徑40.5公里[3],深度約2.42公里[4]。
尼科萊隕石坑外觀呈圓形狀,外側壁已被磨損,沿坑壁佈滿一系列的小撞擊坑,其中最突出的是橫跨在北側壁上的一座杯狀坑,西南外壁則附靠了衛星坑尼科萊 B。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050米[1],內部容積約1300公里³[1]。隕坑內側坡面相對平緩,平坦的坑底已被熔岩覆蓋和抹平,表面散佈着許多細微的隕坑。 靠近北側坑底坐落着一座醒目的碗形月坑。
衛星隕石坑
編輯按慣例,最靠近尼科萊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5]。
尼科萊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A | 42.4° S | 23.6° E | 13 公里 |
B | 43.2° S | 25.3° E | 13 公里 |
C | 44.0° S | 29.0° E | 25 公里 |
D | 41.7° S | 25.5° E | 6 公里 |
E | 40.6° S | 25.3° E | 13 公里 |
G | 42.8° S | 22.4° E | 11 公里 |
H | 43.5° S | 26.8° E | 17 公里 |
J | 40.5° S | 22.0° E | 8 公里 |
K | 42.9° S | 28.2° E | 25 公里 |
L | 44.1° S | 25.6° E | 13 公里 |
M | 42.4° S | 29.0° E | 11 公里 |
P | 43.1° S | 29.7° E | 30 公里 |
Q | 42.3° S | 30.1° E | 26 公里 |
R | 41.5° S | 25.9° E | 6 公里 |
Z | 40.9° S | 21.5° E | 24 公里 |
- 衛星坑尼科萊 E和尼科萊 G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6]。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 ^ Crater Nicolai on LAC-113 map. (PDF).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31).
-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 ^ John E. Westfall's Atlas of the Lunar Terminator, Cambridge Univ. Press (2000).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 ^ Bussey, B.; Spudis, P. The Clementine Atlas of the Mo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521-81528-2.
- ^ List of craters with bright rays of the lunar system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ssociation (ALPO)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