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起義
局部起義 (尼泊爾語:सेक्टर काण्ड,ⓘ)是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的前身尼泊爾共產黨(火炬) (1984年)於1986年發動的一場失敗的武裝起義。「局部起義」標誌着尼共(毛)的前身進行武裝革命的第一次嘗試,也是10年後的尼泊爾人民戰爭的「預演」[1]。
四月一日行動
編輯在莫漢·拜迪亞 (「基蘭」)的領導下,尼泊爾共產黨(火炬) (1984年)於1986年將馬克思列寧毛主義確立為黨的意識形態。作為新路線的一部分,尼共(火炬)號召開展武裝鬥爭,試圖煽動反對尼泊爾政權的大規模民眾起義,並抵制選舉[2][3]。1986年4月1日,首都加德滿都的特里布萬國王雕像被塗黑,多個警察哨所也遭到該黨襲擊[2]。四月一日行動被稱為「局部起義」,旨在破壞選舉進程[3]。
事後
編輯與黨領導層的預期相反,4月1日的行動未能激發民眾的鬥志[1]。 另一方面,此次行動暴露了該黨的地下活動[2],多名黨員被捕。事後黨中央委員會對「局部起義」進行了分析,他們的結論是,這些行動是錯誤的,因為它們暴露了該黨的地下組織[2]。因此,基蘭辭去總書記的職務[1][3],由普什帕·卡邁勒·達哈爾 (日後以化名「普拉昌達」而知名)接任[1][3][4]。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Einsiedel, Sebastian von, David Malone, and Suman Pradhan. Nepal in Transition: From People's War to Fragile Pea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p. 71
- ^ 2.0 2.1 2.2 2.3 Hutt, Michael. Himalayan People's War: Nepal's Maoist Rebellio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35
- ^ 3.0 3.1 3.2 3.3 The Kathmandu Post. The lone wolf
- ^ The Kathmandu Post. The Revolution has stall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