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遠傳》又稱《雙女墳記》、《仙女紅袋》是一個有關新羅文人崔致遠唐朝擔任溧水縣尉期間與雙女墳兩仙女的人鬼戀故事。該故事收錄於已失傳的朝鮮古典名著《新羅殊異傳》。朝鮮王朝《太平通載》(1462年)卷六十八轉錄了這部作品,包括1503字的敘事文字和一首431字的長篇歌行,標題為《崔致遠傳》。這是現傳最完整的版本。《大東樂府群玉》(1589年)卷十五收有一個405字改題為《仙女紅袋》的節錄[1]:235[2]:21。這個傳說故事不僅在朝鮮半島,在中國也流傳很廣。南宋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12世紀上半葉)卷十三,南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1260年)卷四十三,元朝張鉉的《至正金陵新志》(1344年), 清朝朱紹文的《乾隆高淳縣誌》都對此故事有記載[1]:236-237。邢孟麟、孔昭雲等清代詩人也都作有吟詠崔致遠與雙女墳的詩篇[3]

崔致遠

故事梗概 編輯

傳說溧水縣兩名同胞姊妹因婚姻不遂願,含恨自盡,死後被同葬於花山山下的「雙女墳」[3]。唐乾符年間,溧水縣尉崔致遠巡察花山,下榻招賢驛。他聽說雙女故事後,對兩女深為憐憫,在墓門寫下一首七律。當晚在驛館,有使女送來兩隻紅袋。袋中裝有悲切淒楚訴說命運不公的兩首和詩。崔致遠唏噓不已,隨即回詩一首讓女帶回。深夜,崔致遠夢見倆「仙女」駕臨。三人對燭共吐衷腸,吟詩唱和。破曉,兩女匆匆辭別。從睡夢中醒來的崔致遠倍感離奇,寫下碑文《雙女墳記》和七言古風《雙女墳》,後又寫下《仙女紅袋》一文,詳述他在招賢驛夢遇仙女的故事[2]:21-24[4]

文學價值 編輯

《崔致遠傳》採用的是唐傳奇的文體,與之前傳入新羅的唐傳奇作品《遊仙窟》在題材、情節、風格上比較相近。有觀點將其視為朝鮮半島首部成熟小說[2]:25。與《遊仙窟》相比,《崔致遠傳》沒有濃厚的色情成分,以抒情感慨為主,有很高的審美價值[1]:245=246

《崔致遠傳》中有12首詩歌,體裁包括樂府歌行律詩絕句。文章結尾有一篇長詩,一般被稱為《雙女墳》。唐傳奇的文體一般是一篇散文駢文,配以一首長詩。現傳陳鴻的《長恨歌傳》與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相匹配的完整唐傳奇作品,但大部分的唐傳奇作品文末的長詩都已失傳。《崔致遠傳》是《長恨歌傳》外,又一篇完整的唐傳奇文體作品。《雙女墳》是典型長篇樂府歌行,四句一節,每四句換一次韻,一般一、二、四句押韻,既有樂府民歌一唱三嘆的魅力,也有近體詩的典雅氣質。全詩共63句,431字,是朝鮮文學史上的第一首長篇敘事詩[1]:245-250

作者爭議 編輯

《崔致遠傳》的主人公是崔致遠本人,而且一般認為《崔致遠傳》就是他自己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應該是他人聽過崔致遠的經歷後所作。《崔致遠傳》成文之前,南宋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就已經有對此故事的描述。高麗僧人覺訓的《海東高僧傳》說《新羅殊異傳》的作者是朴寅亮。他曾於1080年隨戶部尚書柳洪奉使入宋,作有大為宋人稱道的《小華集》(已失傳)。[1]:236-243

雙女墳 編輯

雙女墳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古招賢驛西側,距今約有1250多年[4][5]。傳說有兩名同胞姊妹因婚姻不遂願,含恨自盡,死後被同葬於此[3]。由於當地村民認為有神靈不敢冒犯而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千餘年來一直是當地有名的古蹟[1]:236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李岩; 徐建順、池水涌、俞成雲. 《朝鲜文学通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0年9月. ISBN 978-7-5097-1511-6. 
  2. ^ 2.0 2.1 2.2 金寬雄; 金晶銀. 《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史略》.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ISBN 978-7-301-18103-4. 
  3. ^ 3.0 3.1 3.2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民间文学. 南京市文化館. 2013-07-21. [永久失效連結]
  4. ^ 4.0 4.1 双女坟千古传奇 人鬼情中韩佳话. 人民網. 2014-11-14 [2017-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9). 
  5. ^ 双女坟. 新華網. 2012-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