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刻度(又稱Bark尺度,英語:Bark scale,德語:Bark-Skala)是於1961年由德國聲學家Eberhard Zwicker英語Eberhard Zwicker提出的一種心理聲學的尺度。它以第一次對響度作出主觀測量的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巴克豪森命名。[1] 這個尺度下,實際的相同距離與感知上的相同距離一致。在大約 500 Hz 以上這個尺度更相似於一個對數頻率軸;在 500 Hz 以下則更接近線性。[2]

A440 Play. 440 Hz = 4.21或4.39

這個尺度的範圍是從1到24,並且它們與聽覺的臨界頻帶英語Critical band相對應。[3]

它與梅爾刻度相關。

臨界頻帶

編輯
 
Bark尺度下臨界頻帶英語Critical band的圖表
數量 中心頻率(Hz 截止頻率(Hz 帶寬(Hz
20
1 60 100 80
2 150 200 100
3 250 300 100
4 350 400 100
5 450 510 110
6 570 630 120
7 700 770 140
8 840 920 150
9 1000 1080 160
10 1170 1270 190
11 1370 1480 210
12 1600 1720 240
13 1850 2000 280
14 2150 2320 320
15 2500 2700 380
16 2900 3150 450
17 3400 3700 550
18 4000 4400 700
19 4800 5300 900
20 5800 6400 1100
21 7000 7700 1300
22 8500 9500 1800
23 10500 12000 2500
24 13500 15500 3500

由於臨界頻帶英語Critical band的直接測量存在主觀誤差,上表中的值已經經過取整。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Zwicker, E. (1961), "Subdivision of the audible frequency range into critical bands[永久失效連結],"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Volume 33, Issue 2, pp. 248-248 (1961)
  2. ^ Hermes, Dik J. Sound Perception: The Science of Sound Design. [17 Sept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2). 
  3. ^ Julius O. Smith III and Jonathan S. Ab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