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神社,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佔領廈門市期間建立的一座神社,抗戰後被被毀,現有部分遺址留存。原址在今思明區廈門賓館明宵廳旁[1]。 社格:官國幣社(民會)

廈門神社
廈門神社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福建省廈門市(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
宗教神道
主祭神天照大神
社格官國幣社
建築詳情
建立時間1940年
拆毀時間1945年

歷史

編輯

1938年5月,日本海軍陸戰隊攻佔廈門。1939年3月23日,日本居留民會籌議在廈門公園(原中山公園改名,二戰後恢復原名)與萬石植物公園之間的舊名為日月礁的小山上建立日本神社。小山方圓36,000平方米,地形蜿蜒起伏,怪石成洞,樹木蓊鬱。

1939年12月廈門神社籌建委員會成立,預計建立費用五萬金。

1940年2月11日中午十一點四十分神社地址選定在虎園路的高台(市街東端蓼花溪美山約五千坪的高地,今虎園路16號廈門賓館),舉行地鎮祭(奠基儀式)。

1940年11月3日舉行上棟式御儀(上樑大吉儀式)。11月28日在台灣神社由廈門領事內田和廈門日本居留民會會長中津領隊舉行御鎮座奉迎儀式,同一天在廈門神社舉行地鎮祭儀式,由內田領事、台灣神社主典松崎貞吉、台灣神社祢宜磯田新一主持。

1940年12月1日~3日舉行廈門神社鎮座祭( 迎接多神來此地鎮守的儀式)奉祝大祭。供奉天照大神明治天皇昭憲皇太后大國魂神少循名神大已貴神能久親王共三座七柱御神靈。神社配套周邊有祝詞舍、御假殿(拜殿)、神門、手水舍等建築[2]

1941年5月10日,日軍登陸侵佔廈門三年,舉行各種所謂紀念活動。廈門日本神社舉行春季大祭。禾山五通的日軍部隊舉行所謂陣亡將士慰靈祭祀。11月10日,廈門日本神社舉行秋季大祭。

1942年2月11日,日本居民在廈門神社集會,舉行「大東亞戰必勝祈念祭」。6月22日,興亞院經濟部長作《日本與中國各地貿易情況》的講演。廈門在鄉軍人分會和日本總領事館警察署人員,在廈門神社附近舉行巷戰演習。

1945年~1956年二戰結束後遺址的用途尚未查到資料。50年代成為廈門廣播電台駐地。[來源請求]1956年起闢為廈門市高幹招待所。1958年成立廈門市人民政府交際處後,這裏列為廈門市第一招待所,1979年改稱廈門賓館至今,其中一棟紅色的日式神社建築(可能是拜殿或武德殿)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原址才改建成明宵樓舞廳,現改建為廈門賓館明宵廳。

現狀

編輯

現在遺址處還留存有當時廈門神社的幾段石台階、兩尊狛犬和一些石座椅等構件。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