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克·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
此頁面之真實性有待商榷,其部分或全部內容可能屬於惡作劇,或含有需要改正的錯誤。 |
法蘭西斯克·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西班牙語:Francisco Jiménez de Cisneros;1436年—1517年)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神學家,通稱希梅內斯(西班牙語:Jiménez;葡萄牙語:Ximenes)主教。[1]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懺悔神父。他在1495年勉強接受了西班牙首相兼托萊多總主教的任命,但依然過着儉樸的生活(即使1507年升為樞機後仍如故往)。他還擔任了卡斯提爾和利昂(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及宗教裁判所的大裁判長,並協助在收復失地運動中討伐摩爾人(含北非的摩爾人)。
最崇高和最尊敬的 法蘭西斯克·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 | |
---|---|
卡斯提爾王國攝政 | |
任期 1506年9月25日 – 1507年8月17日 | |
前任 | 費爾南多二世 |
繼任 | 查理五世 |
卡斯提爾王國攝政會議主席 | |
任期 1495年2月20日 – 1517年11月8日 | |
前任 | 菲利普一世 |
繼任 | 費爾南多二世 |
第80任托萊多主教兼西班牙主教長 | |
任期 1495年2月20日 – 1517年11月8日 | |
前任 | 貢·門多薩 |
繼任 | 科羅伊主教 |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大裁判長 | |
任期 1507年 – 1517年 | |
前任 | 迪亞哥·德·德扎 |
繼任 | 烏德勒支的亞德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436年 |
逝世 | 1517年11月8日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 |
國籍 | 卡斯提爾王國 |
學校 | 薩拉曼卡大學 |
簽名 |
他在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的天主教雙王統治任內,進行了宏大振奮的天主教改革,波瀾壯闊地振奮了國家的精神生活,對西班牙的黃金世紀(1500年-1700年)起到無與倫比的偉大作用。他的改革靈感起於基督教人文主義,藉由與君主的密切合作,強制推行聖方濟會修士的嚴格行為準則,並廢除教區教士之間到處可見的陋習,大大提升了西班牙教士的紀律和自我激勵精神;又和君主一同遏制了貴族的跋扈,使王室與城鎮結盟,大大提升了西班牙的王權。[2]他還資助了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之成立;協助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多語言翻譯本大量印刷(1502年),對天主教的傳播與精確化起了重要作用。總歸一句,他是天主教改革的第一號英雄,締造西班牙在16世紀成為天主教英雄和領導國的偉大功臣。現代史學家約翰·艾略特分析認為,正是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希梅內斯主教制定的內外政策,使得16世紀初西班牙帝國能夠崛起並成為基督歐洲的第一強權[3]。
生平經歷
編輯苦行求道
編輯1436年,希梅內斯出身於卡斯提爾托雷拉古納一個貧困的貴族之家,他本名干沙路·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西班牙語:Gonzalo Jiménez de Cisneros),父母來自華倫西亞的西斯內羅斯村,父親是阿方索·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西班牙語:Alfonso Jiménez de Cisneros),母親是瑪麗亞·德·西斯內羅斯(西班牙語:Alfonso Jiménez de Cisneros)。希梅內斯少年時即獻身教會,先後在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和薩拉曼卡大學就讀神學與法學,20歲以民族與宗教法學士畢業。[4]他在1459年受神職後造訪羅馬,受到虔誠教宗庇護二世的關注,直至1465年才回到卡斯提爾從事神職。
1482年他被干沙路斯·德·門多薩樞機任命為錫古恩薩主教座堂教區神父,獲得名譽與財富上的成功,但成功卻讓他不快樂,認為造成自己屬靈的虛空。於是在1484年48歲時,他放棄一切名位跟世俗財物,請辭教職並改變洗禮名稱為「法蘭西斯克」,進入西班牙修行最嚴苛的聖方濟會當修士,在附近小樹林裏蓋了一間簡陋的茅屋,不時過着與世隔絕的苦修生活。八年中,他為折騰自己的苦行感到愉快,種種砥礪精神的苦修包含:睡在地面或粗硬的地板上、經常絕食、鞭笞自己並只穿一件緊貼皮膚的舊衫。[4]
銳意改革
編輯這段時間,身為天主教托萊多總教區的貢·門多薩(兼任卡斯提爾首相)沒有遺忘他,在1492年向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推薦,於是虔誠的伊莎貝拉選上這位憔悴的修士當懺悔神父。希梅內斯回答說讓他能繼續住在修院並恪守聖方濟戒律,才接受了此職。這項任命讓他成為聖方濟會省區的領袖,該會在他主導之下,也達成嚴格而成功的改革。[4]
1495年門多薩死後,女王提名他繼任首相兼托萊多總教區總主教,托萊多是卡斯提爾首都,也是西班牙最富裕、最有權力的大教區。起初他拒絕接受並立刻逃出王宮,認為自己已快花甲之齡的60歲,只希望作一個虔誠的僧侶終老人世;但經過6個月的長期抗拒之後,他終於因為教宗的敕書——命令他接受此職而屈服。[5]從此他身為西班牙總主教兼王室議會的首領(實質首相),開始改革並着手整頓西班牙天主教會,但仍維持着嚴苛的生活與規律守則。也就是說,即使他位高權重、收入驚人,他仍保持低慾望的簡單生活及粗布衣衫,完美地達成「以身作則」的改革典範。[4]
他的衣着後來出現變化,因為教宗要求他穿上符合總主教身分的華服繡衣,但他仍在華袍下內搭一件粗糙的方濟會長服,並仍貼身穿着舊衫未改。憑着這樣的刻苦精神,他強制將儉樸作風推展到各級修院和教區;[6]先後在1497年的阿爾卡拉會議和1498年的塔拉韋拉會議上頒佈教令,嚴禁神職人員結婚和包養情婦;要求神職人員獨身禁慾、常住在教區,並且經常做告解;每星期日向信徒宣講福音。改革遭到高級教士強烈的抵抗,甚至有四百位教士帶着他們的「妻子」(情婦)移居非洲並皈依伊斯蘭教,但這些反抗都在女王的強力支持及搭配宗教裁判所而失敗了,西班牙天主教會在雷厲風行地整頓後,成為歐洲最聖潔、最貼近基督的屬靈國度。[4]為了達到收復失地運動的最終勝利,他強迫格拉納達地區的摩爾人改信天主教,並在當地於1499年展開西班牙宗教法庭的審理。由此而激起了1499年-1500年間的摩爾人叛亂;叛亂鎮壓之後,大多數的摩爾人受洗為天主教徒。這些摩爾人基督徒很多只是表面上的天主教徒,私下繼續堅持自己的信仰,終在1609年菲利普三世下旨驅逐在西班牙的穆斯林,結束了這一問題。
王國攝政
編輯1504年11月26日伊莎貝拉死後,希梅內斯力主讓女王的丈夫——亞拉岡的斐迪南二世繼位,而反對費迪南的女婿尼德蘭的美男子腓力一世。後來因卡斯蒂爾貴族畏懼斐迪南的威力,拒絕了這個安排,使腓力獲得了卡斯蒂爾國王稱號,與岳父斐迪南的內戰一觸即發。之後希梅內斯又積極參與調解王位糾紛,最後在1506年腓力死後促成了《維拉菲拉協議》。他領頭成立了一個王權為尊的執政政府,承認尚在那不勒斯的費迪南為卡斯提爾的攝政,能夠行使統治權,並阻止了一群卡斯提爾貴族意圖架空王權的陰謀。這些貢獻和治國成就讓斐迪南國王銘記於心,於是感激地給予各種回報:如1507年在斐迪南的要求下,他被教宗尤利烏斯二世任命為宗教法庭大法官,同時獲得樞機頭銜。
希梅內斯認為,宗教法庭法官應該嚴守法規,但必須要擴大最高宗教法庭的權力,使之能夠管轄各地的宗教法庭。他在1509年率探險隊赴非洲,為西班牙奪得非洲的奧倫。當他回到西班牙,希望斐迪南支持他進一步征服北非的穆斯林以達成十字軍之理想時,斐迪南拒絕了他的構想,因為投入意大利戰爭的斐迪南對意大利的財富和權力更有興趣。
最後歲月
編輯1516年1月28日費迪南死後,他再次出任卡斯提爾攝政,直到1517年費迪南的外孫查理(即後來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繼位。儘管希梅內斯立即堅定地控制了政府,並以堅定甚至獨裁的方式進行統治,但不安的卡斯蒂利亞貴族和對查理嫉恨佛拉芒人使希梅內斯的處境異常困難。希梅內斯同意了查爾斯被宣佈為國王的願望。他確保了查理的弟弟斐迪南一世的安全、確定了馬德里法院的席位、並通過對城鎮居民進行演練建立起了一支常備軍。在攝政期間,他處理了西班牙對納瓦拉的征服。他下令拆除納瓦拉的大部分要塞(例如方濟·沙勿略家族的住所沙勿略城堡),目的是消滅任何抵抗精神,並預防未來對西班牙佔領的叛亂。1517年9月,查理在拉雷多(今坎塔布里亞)登陸,希梅內斯趕去見他。然而在途中希梅內斯卻生病了。1517年11月8日,在他如此衰弱的同時,收到了查理的來信,後者冷冷地感謝他的服務,並給予他退居教區的休假。國王解僱信到達的幾個小時後,希梅內斯樞機於在羅阿去世,終年81歲。
藝術形象
編輯希梅內斯樞機的的第一幅肖像畫出現在壁畫中,由胡安·德·博古納創作,此壁畫記載了奧蘭戰役的經過,此時希梅內斯樞機尚活着。希梅內斯去世後不久,勃艮第雕刻家費利佩·比加尼(Felipe Bigarny)為他創作了雪花石膏浮雕。希梅內斯的雕塑此後在西班牙大小城鎮中出現。
1508年,在阿爾卡拉大學開學第一年之際,希梅內斯和其他傳奇人物一起被刻入了該校的紀念銘牌:
F. F. X. CARLIS. HISP. ARCHI. TOL. COMPL. ACADEMIA FVNDATOR
西譯:Fray Francisco Ximénez, Cardenal de España, Arzobispo de Toledo, Fundador de la Academia Complutense
漢譯:法蘭西斯克·希梅內斯,西班牙樞機主教,托萊多大主教,康普頓斯學院的創始人
1936年7月,埃納雷斯堡主教坐堂大火,在此建築物中出現了一幅畫板,除了展示聖尤金(Saint Eugene)和聖伊爾德豐索·德·托萊多(西班牙語:Saint Ildefonso de Toledo)外,在他們的下面是一枚帶有希梅內斯樞機像的彩色紀念章,上面寫着:
HORVM SANCTORVM VESTIGIA EST SECVTVS CARLIS D F FRANCISCVS XIMENEZ
西譯:El Cardenal D. Fray Francisco Ximénez siguió las huellas de estos santos
漢譯:樞機主教法蘭西斯克·希梅內斯緊緊追隨這些聖徒的腳步
後世影響
編輯希梅內斯樞機是一位大膽勇敢且意志堅強的政治家。即使以他那個對信仰嚴格要求的時代的來看,他都被視為嚴厲、狂熱和不妥協的代表,他對自己太有信心,以至於有時顯得專橫霸道,他堅持自己認為做對的事情,很少在意是否會帶來他人(或自己)的不便。他是一個永不腐敗的偉大聖者,在他的教區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照顧下層教徒。他為國家和宗教奉獻一生、照亮他人;而唯一的娛樂是沉浸在神學或學術討論中。
他協助康普魯頓合參本聖經的多語言翻譯本大量印刷(1502年開始),新約部分在1514年譯成、全書在1517年4月譯完,獻給了教宗良十世,此書對天主教的傳播與精確化起了重要作用。
阿爾卡拉大學成立於1500年,並於1508年招生,大約有7000名學生在此學習。該大學起初完全由希梅內斯樞機資助。西班牙的所有宗教集團,除了本篤會和哲羅姆會(西班牙語:Orden de San Jerónimo)都和它建立了聯繫。此大學在1836年移至馬德里,改稱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康普頓斯」(Complutense)意為「來自阿爾卡拉」,因為後者的拉丁語名為康普魯頓,即Complutum),後在1977年復校。
參考文獻
編輯- ^ Sandra Sider.(2007). Handbook to Life in Renaissance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ISBN 9780195330847.
- ^ 愛德華·本斯等著、文從蘇等譯,《世界文明史─前篇》 (台北:五南,2009),頁553
- ^ Rummel (1999), pg.1
- ^ 4.0 4.1 4.2 4.3 4.4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六卷‧文藝復興》,頁160-161
- ^ Rubin (1991) p. 340
- ^ Miranda, Salvador. "Jiménez de Cisneros, O.F.M.Obs., Francisco (1436-1517)", The Cardinals of the Holy Roman Church. [2019-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樞機著作
編輯- Ximenez de Cisneros F. Vetus testamentū multiplici lingua nūc primo impressum, Et imprimis Pentateuchus Hebraico Greco atq(ue) Chaldaico idiomate: adiūcta vnicuiq(ue) sua latina interpretatione. Copluti vniuersitate: industria & solertia Arnaldi Guilielmi de Brocario; 15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Ximénez de Cisneros F. Haec tibi pentadecas tetragonon respicit illud, Hospitium petri et pauli ter quinq(ue9 dierum, Namq(ue) instrumentum vetus hebdoas innuit, octo, Lex noua signatur, ter quinq(ue) receptat vtrūq(ue): Intonarium toletanum. Uniuersitatis Co(m)plute(n)si: i(n)dustria atq(ue) solertia Arnaldi Guillelmi Brocarij; 15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Jiménez de Cisneros F. Enmendar yerros de amor. En: Comedias nuevas escogidas. Parte treinta y ocho de comedias nuevas, escritas por los mejores ingenios de España. Madrid: Lucas Antonio de Bedmar; 16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Ximenio F. Constitutiones Insignis Collegij Sancti Ildephonsi: ac perinde totius almae Complutensis Academiae. Compluti: ex Officina Iulaini Garcia Briones; 17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擴展閱讀
編輯- Kamen, Henry, (1965), The Spanish Inquisition, (London: White Lion Press)
- Merton, Reginald (1934), Cardinal Ximenes and the Making of Spain
- Pérez, Joseph, (2014), Cisneros, el cardenal de España, (Barcelona: Taurus)
- Rummel, Erika (1999), Jimenez De Cisneros/on the Threshold of Spain's Golden Age, ISBN 0-86698-254-X
- Starkie, Walter (1940), Grand Inquisitor
- Lamet, Pedro (2017), El tercer rey: cardenal Cisneros'
- "Francisco, Cardinal Jiménez de Cisnero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1] 本條目包含來自
- "Francisco Ximénez de Cisnero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外部連結
編輯天主教會職銜 | ||
---|---|---|
前任者: 迪亞哥·拉米雷斯·德·古茲曼 |
卡斯蒂利亞大裁判長 1507年 – 1517年 |
繼任者: 烏德勒支的亞德 |
紀錄 | ||
前任: 賈瓦米·塞拉·伊·卡烏 |
樞機團最長在世成員 1517年3月15日 - 1517年11月8日 |
繼任: 塔瑪斯·巴科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