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祠

军官(1916—2010)

張耀祠(1916年2月5日—2010年10月30日),江西省雩都縣葛坳鄉新安子村(今于都縣葛坳鄉石灶村新安子)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中央警衛團(8341部隊)首任團長。[1][2][3]

生平

編輯

1916年2月5日,張耀祠出生在江西省雩都縣葛坳鄉新安子村的一個貧農家庭。3歲時父親去世,10歲時大哥去世,母親將張耀祠撫養長大。1929年,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攻佔了張耀祠的家鄉,成立了勝利縣政府、曲洋區政府、石灶鄉政府,將農民組織並武裝起來,打土豪、分田地。1931年10月,張耀祠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後歷任兒童團長、少先隊大隊長、鄉共青團支部書記。[1][2][3]

1933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擴紅目標,要求擴大鐵的紅軍100萬人、粉碎國府軍中央蘇區第五次圍剿,號召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及青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張耀祠的帶領下,石灶鄉有40餘人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少共國際師,張耀祠任班長。1933年7月,張耀祠所在連隊調到瑞金縣沙洲壩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警衛連,負責保衛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及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張耀祠任警衛員。張耀祠首次當兵站崗,便是為毛澤東站崗。此後,張耀祠一生幾乎一直在保衛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崗位上工作。1935年10月,張耀祠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2][3]

1934年4月,中央決定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警衛連抽調部分人員到紅八軍團,張耀祠被分配到紅八軍團保衛局偵查科任科員。1934年5月,紅八軍團由瑞金出發,經江西省于都縣,來到興國縣崇賢前線,同蔣介石的軍隊進行了數月激戰。1934年10月上旬,紅八軍團撤離前線,向于都縣開進。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下午,紅八軍團等部渡過於都河。自此,中央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1][3]

紅八軍團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湘江戰役中損失慘重,幾乎打光。中央紅軍打到貴州省,佔領了黎平縣之後,進行了整編,紅八軍團殘部被分散到其他軍團,紅八軍團保衛局的人員一部分調到國家保衛局,張耀祠被分配在國家保衛局偵查科任科員。中央紅軍佔領遵義城之後,1935年1月9日中央領導入城時,張耀祠參加了保衛中央領導入城的儀式,參與了毛澤東在老城府衙門廣場向群眾發表演講時的安全保衛工作。1月15日至17日,張耀祠又執行了三天遵義會議安全保衛任務。[1][3]

抗日戰爭時期,張耀祠歷任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導大隊第三中隊隊長、組織幹事,延安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保衛幹事、參謀、組織股副股長,供給處副主任、營政治教導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張耀祠任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中央縱隊第二師副政委。[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耀祠任中央公安警衛師副政委。1953年5月,張耀祠調往中南海,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南海警衛局公安部九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8341部隊)團長。1953年6月9日,在中南海的中央警衛團團部會議室召開了排以上幹部會議,團長張耀祠在會上正式宣佈中央警衛團成立。1964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公安部八局)和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南海警衛局(公安部九局)合併為新的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公安部九局),張耀祠任副局長。196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公安部九局)和中央警衛團合併成立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建制,升格為軍級;張耀祠升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副處長。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時,張耀祠奉中共中央之命拘捕了「四人幫」首腦江青,直接參與了粉碎「四人幫」的鬥爭。197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處改稱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公安部九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警衛局),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張耀祠兼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副局長。1979年4月,張耀祠調任成都軍區副參謀長。1983年離休。[1][4]

張耀祠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2]1955年,張耀祠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張耀祠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

2010年10月30日,張耀祠因心臟病突發在南昌逝世,享年95歲。2010年11月4日,張耀祠的追悼會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舉行。[1]

著作

編輯
  • 張耀祠、崔永琳,張耀祠回憶毛澤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
  • 張耀祠,張耀祠回憶錄——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