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祥
張致祥(1909年10月—2009年12月18日),原名管亞強,江蘇常州武進人,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顧問,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生平
編輯父親管任伯是民國初年的財政部僉事,早逝。1918年入武進東吳小學。1921年入武進初中。後到天津的伯父家。1924年入天津南開中學高中理科,後轉文科。1926年由老師范文瀾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1927年任團支書、南開中學學生自治會主席。因領導學潮,和20多位學生被當作「赤色分子」開除,差3個月高中沒有畢業。隨老師範文瀾來到北平,擔任共青團北平市委宣傳部長,同時兼任革命互濟會工作,在惠民女中代課。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考入中國大學國學系入大三學習。1929年脫黨。1931年中大畢業時考取清華大學國學系的唯一文科研究生。讀研時到北平女二中、大同中學、中大等代課、任教。1933年起在中國大學任教。曾任北平《文史》、《時代文化》、《盍旦》等雜誌編輯。1936年重新入黨[1],任中國大學特別黨小組組長,負責北平市文教屆的工作,發起成立了北平作家協會並擔任執委。
1937年抗戰爆發後,和國大的幾位黨員到天津,一面創辦《時代周刊》宣傳抗日救國。一面在河北省委領導下的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任委員,做上層人士抗日統一戰線的工作。1938年參與冀東抗日大暴動的組織工作。1939年夏到平西抗日根據地與金肇野一起創辦冀熱察黨委機關報《挺進報》並改名為張致祥。1940年7月調任平北專署專員。一年後調回《挺進報》任主編。1942年初任平北地委宣傳部長兼《挺進報》社長,二次赴平北敵後。1942年底調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鄧拓任主編)[2]。1944年秋調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48年5月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長。1949年初參加接管北平,為解放軍入城做準備工作。還建議把德國醫院改名為北京醫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張為天安門設計負責人,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指定的開國大典總指揮之一。主持設計了天安門城樓的總體佈置方案、觀禮台的搭建、電動升旗旗杆與奏樂配合等。
後歷任華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朱良才養病休息,副主任張南生赴朝鮮前線,實際代理主持政治部工作)。1954年9月以正軍職調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1960年向周恩來總理提議組建東方歌舞團。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顧問,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1]。於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醫院病逝,享年101歲[1]。
軼事
編輯家人
編輯夫人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