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麒(?—1656年),天石山東萊州府膠州人。初政治家。

生平

編輯

先祖為漕汶張氏。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山東鄉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捷辛未科三甲進士,[1]知直隸清苑縣,八年調盧龍縣。為官清明。[2]崇禎十年,以考核最優行取刑部主事。少詹事黃道周因曾彈劾兵部尚書楊嗣昌王升指使張若麒談劾黃道周「假託道學以把持朝廷」,黃道周被削職六級,逐出北京,於是若麒由刑部主事調任兵部職方司主事。[3]崇禎十一年,升兵部職方司郎中。崇禎十四年(1641年),加光祿寺卿。是年,以兵部職方司郎中監遼東軍。

松錦大戰時,被陳新甲派至洪承疇監督,並急令張若麒催戰,[4]袁崇煥毛文龍之事談款逼迫洪承疇出戰。[5]張若麒倚仗陳新甲,架空洪承疇,奪其兵權,並和馬紹愉干擾戰事[6][7]。結果明軍大敗,致洪承疇降清,若麒坐船逃至寧遠,被論罪下獄。[8]李自成攻破北京,出獄,授官山海關防禦使,張若麒作為李自成的代表赴吳三桂軍中議和。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一,張若麒出城五里迎接多爾袞。順治元年,任順天府丞,暫管府尹事。

入清後,歷官大理寺少卿太僕寺卿通政使[9]順治九年(1652年)八月因母病乞假回鄉。順治十三年,為京察之年,以久病退休,卒於家。

著作

編輯

著有《詩經課》、《禮記課》、《止足軒集》等書行世。

家族

編輯

有兄張若獬。有子張應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三代履歷》:張若麒,天石,禮記,庚戌八月十五日生。膠州人,庚午五名,會三百三十九,三甲一百六十五名。兵部政,授清苑知縣,乙亥調廬龍縣,丁丑行取,戊寅欽選刑部陝西司主事,戊寅調兵部車駕司主事,己卯調職方司,升職方司員外,協賛。己卯河南監軍。曾祖加真,壽官。祖弘範。父熙,俱庠生。
  2. ^ 康熙五十年《永平府志》記載:「張若麒,山東膠州人。由進士(崇禎)七年任(盧龍知縣)。果達明爽,案無積牘,革除僉派民役收納之累,立櫃書收受,至今便之。秩滿行取。」
  3. ^ 《明史·楊嗣昌傳》記載:「明年(崇禎十年)六月,改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事。嗣昌既以奪情入政府,又奪情起陳新甲總督,於是楷、蘭友及少詹事黃道周抗疏詆斥,修撰劉同升、編修越士春繼之。帝怒,並鐫三級,留翰林。刑部主事張若麒上疏醜詆道周,遂鐫道周六級,並同升、士春皆謫外。」
  4. ^ 《崇禎實錄》:洪承疇集兵數萬,待援未決。上憂之,問新甲「計安出」?新甲求退,與閣臣及侍郎吳甡、總督傅宗龍酌議:『請遣司官面商於承疇,有十可憂、十可議;祈皇上察報』!從之;遂命職方郎中張若麒往。
  5. ^ 《弘光實錄鈔》:新甲令石鳳台與虜通,而惡洪承疇撓其事,因虜困錦州,急遣張若麒催戰,欲承間殺疇脅款。此即崇煥殺文龍故智也。
  6. ^ 《崇禎實錄》:職方郎中張若麒躁率喜事,見前戰松山、石門皆有斬級,謂「圍可立解」,上密奏;命留關外料理.....新甲薦前綏德知縣馬紹愉為兵部職方主事,出關贊畫;若麒、紹愉並謂兵可戰,遂不用承疇策。
  7. ^ 《明清史料乙編第四本》:何乃賊臣若麒振臂奮袂,挾兵曹之勢,收督臣之權,縱心指揮,致使OO但知有張兵部,不知有OO督。而督臣始無可為矣。夫朝廷以十萬付督臣者,以其能統三軍之事也。若麒逞其私勢,而奪OO之權,軍事大壞,可斬一也
  8. ^ 《明季北略》第二十二卷·崇禎甲申十七年(續)
  9. ^ 《清史列傳》,10冊79卷,50

外部連結

編輯
官銜
前任:
吳宇英
明朝清苑縣知縣
崇禎年間
繼任:
左其人
前任:
趙明遠
明朝盧龍縣知縣
崇禎年間
繼任:
馬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