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梧(?年—?年),字伯高,號掖垣,山東兗州府平陰縣人。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天啓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東鄉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吏部觀政,授戶部河南司主事,調山西司,宣府管糧,十一年被革職[1]

明亡仕清,以原官起用,升本司員外郎,榷淮關,因不善逢迎,違背了漕運總督,被革職罷歸。歸鄉後被知縣逼迫隨軍入山剿寇,以致遇害,年六十八[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崇禎四年辛未科三百五十名進士履歷》:張梧,掖垣,書三房,壬辰八月二十七日生。平陰人,甲子五十七,會二百六十三,二甲十七名。吏部政,授戶部河南司主事,調山西司,宣府管糧,戊寅革職。曾祖守正,旌表善人。祖紹,典薄。父爾儁。
  2. ^ 《平陰縣誌》:張梧字伯高,號掖垣,性純篤,有至行,幼而失怙,母田太夫人苦節鞠育之。及長,受教惟謹,專志力學,遂有名於時。甲子舉於鄉,辛未成進士,殿試二甲十七名,授戶部主事,司餉宣鎮,厘扣剋之弊,守法不阿。觸權黨怒,劾歸。優遊田裏,無慍色。清興,召用舊臣,仍補戶部主事,遷員外郎,榷淮關,恤商裕課,人咸稱便。以不善逢迎,違漕督意,遂誣論之,旋里候左遷。邑中無良亦素恨公持正,不與小人為緣,嗾惡令忽詣公家,指藏兵械為名,磬掠而歸,然兵械實令所攜也。時山寇盤踞為患,又逼公入山隨剿,以致遇害,年六十八。公居心渾樸,不雕不琢,績學醇深,不自矜伐。居官寬厚,不以巧捷見長。與鄉人處,泊然布素。頗嗜飲,杯酒相對,世味頓忘。全無貴賤之念,介其胷中。值習俗澆薄,鄉里惡少或肆欺侮,公坦然受之,弗與較也。其德量深廣,比於陳太丘之為人,而忘機自適,有靖節之風焉。詳見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