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領導理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1月22日) |
情境領導理論(英語: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或稱情境領導模型(Situational leadership model)是1969年由保羅·赫塞和肯尼思·哈特利·布蘭查德在從事組織行為管理工作時共同開發的模型[1][2]。在1970年代中期,領導生命週期理論更名為「情境領導理論」[3]。
領導風格
編輯赫塞和布蘭查德根據領導者提供給被領導者的任務行為和關係行為的數量來象徵領導風格。他們將領導風格分為四種行為風格,並將其命名為S1至S4,其中三種風格的標題因使用的模型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4]。
S4 | S3 | S2 | S1 |
---|---|---|---|
授權式 | 參與式(支持式) | 推銷式(教練式) | 告知式(指令式/指導式) |
Delegating | Participating(Supporting) | Selling(Coaching) | Telling(Directing) |
領導者將大部分責任委託給被領導者。他們雖然監控進展情況,但較少參與決策。 | 領導者專注於人際關係,而不是提供方向。他們與被領導者合作並分擔決策責任。 | 領導者提供方向,但試圖推銷自己的想法,讓被領導者願意參與。 | 領導者告訴被領導者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去做。 |
其中,沒有一種風格被認為是所有領導者一直使用的最佳風格,有效的領導者需要靈活且必須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成熟度級別
編輯正確的領導風格將取決於被領導的個人或團體,赫塞和布蘭查德的情境領導理論分別確定了M1至M4四個級別的成熟度:
較高 | 中等 | 較低 | |
---|---|---|---|
M4 | M3 | M2 | M1 |
高成熟度 | 中等成熟度,有較高技能但缺乏自信心 | 中等成熟度,有較高的自信心但技能有限 | 低成熟度 |
被領導者能夠自己完成任務,並對自己做好任務的能力感到滿意。他們不僅有能力且願意完成任務,而且願意對任務負責。 | 被領導者已經準備好並願意完成這項任務。他們雖然有較高的技能,但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 | 被領導者已經準備好並願意完成這項任務。他們雖然有較高的信心,但缺乏完成任務所需技能。 | 被領導者缺乏獨立工作的知識、技能或自信心,他們往往不願意承擔任務。 |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Hersey, P. and Blanchard, K. H. (1969).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 ^ Hersey, P. & Blanchard, K. H. Life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969, 23 (5): 26–34 [2023-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1).
- ^ Hersey, P. and Blanchard, K. H. (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rd Edition–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 ^ Yeakey, George, 2000
參考書籍
編輯- Hersey, P. and Blanchard, K. H. (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3rd ed.)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SBN 978-013261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