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沙[1](1910年1月15日—2018年6月23日),原名哲渠貫之,後改名懷沙以字行齋名燕堂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等,中國詩人、學者、《楚辭》研究者。生前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等[2]

文懷沙
貫之、懷沙
燕叟
性別
出生文哲渠
1910年1月15日
 大清順天府
逝世2018年6月23日(2018歲—06—23)(108歲)
 日本東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文奫

生平

編輯

文懷沙出生於北京,祖籍湖南。父親文稠,先後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少校參謀、安徽省皖南行署總務科科長、安徽省公路局皖南養路處主任,東南補給區司令部運輸處副處長。母親淦智遠,根據1980年聶紺弩所寫《淦智老人九十七》,於1882年出生,1986年9月25日於北京去世。

少年時隨母親遷居杭州,拜徐自華為師,後入章太炎學院學習;抗戰爆發後,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活躍在皖南桂林重慶等地,時有詩歌、散文、雜文、譯文發表。後在上海棠棣書店擔任文字編輯,化名王耳。

中共建國後,文懷沙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1950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1951年與程千帆沈祖棻俞平伯周汝昌等人共事,參與編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1953年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

1957年寄自己的詩給陳企霞,後丁玲陳企霞被打成「反黨集團」,文亦受其牽連。1963年12月被判處勞教一年,1964年5月被關押。文懷沙自稱因「說怪話」、「反革命」、「諷刺江青」,所以才被加重刑罰。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繼續詩文創作,並與文人學者來往。90年代受聘擔任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200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授予文懷沙「傑出文化貢獻獎」;2018年6月23日去世。

爭議

編輯

2009年2月18日,《北京晚報》刊登學者李輝對文懷沙的年齡、入獄原因等問題的質疑文章,《北京晚報》在刊發文章的同時編加「按語」。[3]隨即,大量學者如錢理群桑兵柳白等,紛紛發表自己的質疑。數家網站進行調查,大量網友認為文懷沙有偽造年齡,經歷,學歷,學術水準的欺世盜名之嫌。

2月20日,文懷沙通過鳳凰網的採訪宣讀了自己的二百餘字聲明,以文言文寫成。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但沒有正面回答任何質疑。2月22日《北京晚報》刊登《文懷沙父子回應質疑》,並加了一段編者的話:「昨天傍晚,文懷沙家屬向本報提供了文懷沙啟事、文懷沙之子文斯以及友人趙缺先生的三篇文章,回應李輝質疑。本報來函照登,以饗讀者。——編者」。

2009年「李輝質疑文懷沙」事件發生之後,張賢亮陶斯亮高占祥沈鵬等人對文懷沙表示慰問;5月,文懷沙在《亞妮專訪》系列音像作品簽售活動,用「甲個套底,賊個套底,豈有他哉,如是而已」十六個字,回應媒體對「李輝質疑事件」的提問,但拒絕李輝提出的三個問題。[4]

作品

編輯

主要作品有《上苑春風代序》(1943年)、《英雄白茲訶夫》(1944年,署名司空無忌)、《一年來桂渝文壇雜話》(1944年)、《魯迅舊詩新詮》(1946年,署名司空無忌)、《屈原離騷〉今繹》(1950年)、《屈原〈九章〉今繹》、《屈原〈九歌〉今繹》(1952年)、《屈原〈招魂〉新繹》(1962年)、《寶學懸解》(1992年)、《文懷沙序跋集》(2001年)、《隋唐文明》(2004年)、《屈騷流韻》(2005年)、《文懷沙書法集》(2006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2、“大师”文怀沙身份遭质疑与相关学术问题争论--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201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8). 
  2. ^ 文怀沙--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2019-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8). 
  3. ^ 国学大师文怀沙被指年龄造假. 新浪. [2019-12-01]. 
  4. ^ 文怀沙在杭感谢李辉:摘掉"国学大师"帽子 很轻松. 浙江新聞網.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