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 (小說)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2月22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22日) |
《世界大戰》(英語:The War of the Worlds)是英國小說家夏拔·佐治·威爾斯在1898年發表的一部科幻小說。又翻譯作《宇宙戰爭》、《星際戰爭》、《大戰火星人》、《世界之戰》或《地球爭霸戰[2]》。
世界大戰 | |
---|---|
原名 | The War of the Worlds |
作者 | 夏拔·佐治·威爾斯 |
類型 | 科幻小說 |
語言 | 英文 |
故事時代背景 | 1890年代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威廉·海涅曼 |
出版時間 | 1898年 [1] |
出版地點 | 英國 |
媒介 | 印刷品(精裝、平裝) & 電子書 |
頁數 | 303 pp |
所獲獎項 |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百佳科幻奇幻小說[*]、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隱形人 |
續作 | 當睡者醒來時 |
內容提要
編輯小說描寫於19世紀末期,火星人從即將滅亡的火星上來到地球,對英國發動戰爭,進而希望統治全世界。人類開始和他們進行了友好的會晤,被扼殺後才同火星人開始了戰鬥。
作者以目擊者和當事人的角度描寫了人類對火星人的反擊,但是由於雙方科技相差太遠,根本無法與火星人對抗。火星人摧毀城鎮,屠殺人類。而且火星人只是將人類視為一種低等動物,甚至以人類作為食物。
就在火星人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他們受到了地球上細菌的感染而全部死去。
火星人
編輯火星人的生理結構
編輯小說中的火星人被描述成一個只有直徑4呎的大腦袋(大約200-300公斤重),沒有身體,嘴的周圍有長長的兩排像手一樣的觸鬚,並且通過它們來行動。他們的頭顱中大部分是大腦,以說明他們的智力發達程度。火星人只有一個類似肺的結構,沒有消化器官。小說中的這種火星人形象成為了後來許多科幻作品中的經典形象。
火星人的食物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鮮血,他們把血液直接注射到自己的血管里。他們不睡覺,不疲勞,沒有性別,生殖是通過出芽。他們的壽命估計有150-200歲。
火星人的科技
編輯火星人的科技水準比地球人先進許多。火星人可以通過大炮把飛行物準確地降落到地球上。他們的機器不使用輪子。小說中描寫的三足步行機和修理機沒有齒輪和滑輪的設計,關節之間用肌腱一樣的東西聯繫,機器手臂和腿裏充滿了成束的類似肌肉纖維的組織,他們通過反覆的極化達到收縮和膨脹的目的,從而驅動機器。作者在小說裏說這種機器的效率比人類機器要高很多,至少可以達到70-80%的效率,而且不會發熱。
在小說中也提到火星人也掌握了飛行的本領,但是在小說中並沒有仔細描述。作者還描述了一些他設想的火星人飛行器。火星人的飛行器不使用燃料,而可能是通過反重力來進行飛行。
火星人的文化
編輯從地球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說火星人基本上沒有文化。文化的動因感情對於火星人來說是不可理解的。他們不是通過語言交流,而是用心靈感應。火星人也不穿衣服,在小說裏的火星人對於人類來說很難分辨。
但是作者說,火星人可能也有文化,只是可能是人類無法理解。
火星人的武器
編輯作者在這部小說裏所描述的火星人的武器「熱射線」和「黑霧」基本上就是激光和毒氣。
在小說裏,熱光是從一個產生熱氣的箱子裏產生的,再通過反射鏡投射到目標上。小說中的熱光非常類似激光,它沒有顏色,能量很大,可以燒穿鋼鐵,擊毀建築,燒焦地面。
小說裏另外一個常常提到的武器就是黑煙。火星人用黑色的粗管子發射彈筒,然後從彈筒中冒出煙團,並且慢慢擴散到四周,這和後來的化學武器非常相似。而處理則是通過噴水。黑煙進入血液後,會和血液中的某種元素結合,從而致命。
火星人的戰爭機器是三足步行機。他們的運動方式和動物的運動原理一樣。而飛行武器在小說中沒有正式登場,但是也通過主人公之口做了一些描述。
影響與評價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2年8月21日) |
小說對外星人的外貌特徵進行了直接描寫,這也成了後來20世紀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一大特徵。威爾斯在作品中首次意識到了外星人和地球人之間可能的文明衝突:星際之間的戰爭。而小說關於外星人侵略的題材也為許多科幻作品提供了基礎。
1938年10月30日,美國CBS廣播公司根據小說改編成一部名為「世界大戰」的廣播劇,播出相當成功。廣播劇將火星人登陸地點改在了美國,並且由奧森·威爾斯模仿著名新聞主持人作廣播。
此外,1953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在當時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1996年拍攝的《ID4星際終結者》則是這部小說另一翻版。[來源請求]
1978年英國作曲家謝夫·威尼還為小說製作了音樂CD(參看世界大戰 (音樂劇)),在全球發行量超過600多萬份。
有評論認為,作者在小說中借火星人屠殺地球人,批判了殖民主義的殘酷無情。另外,小說所描述的對世界末日的恐慌,是西方19世紀末無數對世紀即將結束的緊張情緒的文學作品之一。
改編
編輯這部小說產生了一系列的衍生作品:
- 奧森·威爾斯1938年的廣播劇
- 外星人大战地球,為George Pal製作之首部映象化電影版本。
- Jeff Wayne的世界大戰音樂劇
- 1968年WKBW廣播劇
- 異形終結者,內容為描述本作之後的世界。台灣曾於90年代間播出。
- 賭博機遊戲
- NPR五十年紀念廣播劇
- 謝夫·韋恩的世界大戰計算機遊戲,1998年計算機遊戲
- 超人聯盟第二卷,漫畫
- 強戰世界,史提芬·史匹堡於2005年導演的電影
- Timothy Hines於2005年導演的電影
- David Michael Latt於2005年導演的電影
- The Art of H. G. Wells by Ricardo Garijo,trading card的世界大戰第三系列於2005年出版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2006年的生動小說
- 2019年的BBC迷你影集
- 世界大戰:入侵日[3]
參考文獻
編輯- 艾德譯,夏拔·佐治·威爾斯,《世界大戰》,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ISBN 7-104-00977-9
註釋
編輯- ^ Facsimile of the original 1st edition. [201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9).
- ^ 台灣當年上映1953年版本之電影譯名,而後於2003年由『巨圖科技』代理販售DVD仍沿用此名。
- ^ 《星際效應》《奇異博士》特效大師首部自編自導長片!改編自科幻之父H.G.威爾斯暢銷小說【世界大戰:入侵日】War of the Worlds: The Attack 電影預告 9/29(五) 決戰異形, [2024-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3)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