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活動的一部書,[1]成書於戰國時期,唐代以前認為《晏子春秋》一書是晏嬰自著。[2]唐人柳宗元認為是由墨家學徒將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的。[3]清人管同認為《晏子春秋》「其文淺薄過甚」,是六朝人偽作。[4]四庫全書列為史部傳記類聖賢、名人之屬。

晏子春秋
全名:《晏子春秋
作者作者已不可考
託名:晏嬰
編者西漢劉向
語言文言文
文字:中文
版本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殘本
成書年代戰國時代
主題記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丞相晏嬰言行活動
連載狀態今本篇數:八篇
卷數:六卷
章回:兩百一十五章
出版地點中國

《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愛民、任賢、廉潔、尚儉等形象,基本上是有史實依據的。例如晏子說「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問下》);又說「廉者,政之本也;讓者,德之主也」,又說「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雜下》)。該書記載了許多晏子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任用賢能、虛心納諫、以及愛護百姓的事例,更反對橫徵暴斂,濫施酷刑。這些觀點既有儒家思想,又有墨家思想。[5]西漢劉向對其加以過整理,共8卷215章,分為內篇6卷和外篇2卷。[6]末的蘇輿張純一分別著有《晏子春秋校注》,現代吳則虞著有《晏子春秋集釋》。

註釋 編輯

  1. ^ 《晁氏讀書志》云:」嬰相景公,此書著其行事及諫諍之言。」
  2. ^ 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有「余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其書世多有之」的記載。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曰:「《七略》雲《晏子春秋》七篇。」司馬貞的《史記索隱》稱:「嬰所著書名《晏子春秋》。今其書有七篇。」劉向在《上〈晏子〉書序》中認為《晏子春秋》中「有頗不合經術,似非晏子言者」,但未提出偽書之說。
  3. ^ 柳宗元《辯晏子春秋》云:「或曰晏子爲之,而人接焉,或曰晏子之後爲之,皆非。吾疑墨子之徒有齊人者爲之。」(《柳河東集》卷四《議辯·辯晏子春秋》)明代宋濂在《諸子辨》中贊同柳宗元的看法,認為「誠哉是言也」。今人高亨認為:「作者當是齊國人,或久住齊國的人。當時齊國有自己的史書,而民間和士大夫間,有許多關於晏嬰的傳說。作者大概是根據傳說及史書而寫成的。」(《〈晏子春秋〉的寫作時代》)
  4. ^ 管同《讀晏子春秋》說:「吾謂漢人所言《晏子春秋》不傳久矣,世所有者,後人偽為者耳。……其文淺薄過甚,其諸六朝後人為之者與?」(《因寄軒文初集》卷三)黃雲眉《古今偽書考補正》認為「管同之說甚確」,認為是六朝人偽託。
  5. ^ 近人張純一提出:「綜核晏子之行,合儒者十三四,合墨者十六七」。(《晏子春秋校注·敘》)
  6. ^ 《漢書·藝文志》

參考書目 編輯

  • 劉文斌《柳宗元在<晏子春秋>研究史上的地位》,《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2008年第11期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