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西毛氈苔
曼西毛氈苔(學名:Drosera menziesii),又稱粉紅彩虹(pink rainbow)[1],是多年生直立或蔓性的球根毛氈苔。原生西澳,棲地包括冬雨形成的窪地、沼澤,以及覆蓋黏土或泥炭砂或壤土的花崗岩層露頭。曼西毛氈苔的捕蟲葉小小圓圓的,互生於波浪狀的莖上,高度差異很大,從5-110公分都有,七到九月開粉紅花。[1][2][3]
曼西毛氈苔 | |
---|---|
人工栽培的植株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
屬: | 茅膏菜屬 Drosera |
種: | 曼西毛氈苔 D. menziesii
|
二名法 | |
Drosera menziesii | |
亞種 | |
| |
異名 | |
|
曼西毛氈苔之名稱首先於羅伯特·布朗的文中被提起,接着1824年由 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 正式發表此一品種,共有4個亞種,有些以作者的名字來命名。1864年,喬治·邊沁發表了3個亞種:var. albiflora ,被認為是 D. macrantha 的同物異名;var. flavescens ,目前已經失效的類名(taxon),現在被分成 D. intricata 及 D. subhirtella 兩種。同年邊沁發表的 D. penicillaris 在1906年被 Ludwig Diels 歸入曼西毛氈苔的變種之ㄧ,1992年又被 N. G. Marchant 和艾倫·勞瑞改成曼西毛氈苔的亞種;1906年 Ludwig Diels 發表的 D. thysanosepala 也在1982年被 N. G. Marchant 歸類到曼西毛氈苔的亞種之一;1992年 Marchant 和勞瑞又發表曼西毛氈苔的一個亞種 basifolia ,其特徵為蓮座葉叢生,直立莖底部的葉片有莖生現象。[4][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Drosera menziesii. FloraBase. 西澳政府環境保育局.
- ^ D'Amato, Peter. 1998. The Savage Garden: Cultivating Carnivorous Plants. Ten Speed Press: Berkeley, California. pp. 157.
- ^ Erickson, Rica. 1968. Plants of Prey in Australia. Lamb Paterson Pty. Ltd.: Osborne Park, Western Australia. pp. 35-36.
- ^ Schlauer, J. 2009. World Carnivorous Plant List - Nomenclatural Synopsis of Carnivorous Phanerogamous Pla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online: 29 August 2009.
- ^ Marchant, N. G., and Lowrie, A. 1992. New names and new combinations in 34 taxa of Western Australian tuberous and pygmy Drosera. Kew Bulletin, 47(2): 315-328.
外部連結
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Drosera menzies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