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性溺水反應

本能性溺水反應是人在接近溺水時做出的本能反應

描述

編輯

儘管有時溺水之前可能會有恐慌和激烈的反應,但溺水本身發生得很快,而且溺水者常常無法發出聲音[1] [2]。接近溺水的人無法將嘴巴保持在水上足夠長的時間以正常呼吸,也無法大喊大叫。由於缺乏空氣,他們無法揮舞手臂或進行其他吸引注意力的自願性動作。自主神經系統進行的非自願動作包括用手臂側向拍打或划水,以將其向下壓入水中,從而使嘴抬起足夠長的時間以進行呼吸,並向後傾斜頭部。作為一種本能反應,這不是有意識的。

腿部運動不足、直立的姿勢、無法說話或使嘴巴始終保持在水面上,以及(當救援人到達身邊試圖營救時)沒有預期地迎合營救的行動,這些都是本能性溺水反應的表現。

時間

編輯

從開始溺水到沉入水下,本能反應持續的時間通常不超過20-60秒[3]。相比之下,一個仍能喊叫並使嘴巴始終保持在水面之上的人可能會感到痛苦,但與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人相比,並沒有立即溺水的危險[1]

識別溺水者

編輯

對於一個未經培訓的旁觀者而言,溺水者是否遇險可能並不明顯。溺水者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在安全地游泳,而實際上是在從表面沉入水下的20-60秒之內[3]。他們將手臂向側面伸展,向下按壓水面,以將嘴巴從水中抬起。

溺水者未被水淹沒時,只能迅速呼吸,而沒法喊叫以尋求幫助。由於他們向側面伸展手臂並努力將嘴從水中抬起,他們無法揮手、踢腿、游向救援者、或抓住繩索及其他救援設備。那些不熟悉溺水的人可能誤解為他們只是「在水中嬉戲」,而數米之外的其他游泳者可能無法意識到發生了緊急情況。

救生員和接受過救援訓練的其他人員可以通過觀察這些本能行為來識別溺水者[4]

對救援人員的危險

編輯

在沒有救生員或其他訓練有素的人員的緊急情況下,建議救援者在接近、營救或做心肺復甦之前,等待受害者停止移動或沉入水下。在發生本能性溺水反應時,溺水者會試圖抓住附近的任何固態物體以獲得空氣,這可能會導致救援人員和原溺水者雙雙溺水[5]

研究與發現

編輯

普遍溺水行為是由弗蘭克·皮亞(Frank Pia)在研究了溺水和接近溺水的錄像鏡頭之後確定的,並記錄於他1971年的指導性電影《關於溺水》和1974年的論文《對不會游泳者溺水情況的觀察》中[6]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溺水會表現出一些不安的動作,儘管皮亞引用的一篇較早的(但未明確)的1966年論文同樣觀察到不一定是這種情況。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O'Connell, Claire. What stops people shouting and waving when drowning?. Irish Times. 2010-08-03 [201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2. ^ Vittone, Mario. Drowning Doesn't Look Like Drowning. [201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3. ^ 3.0 3.1 American Red Cross. Chapter 5. Mosby Lifeline. 1995: 57. ISBN 9780801675553. 
  4. ^ Drowning Doesn't Look Like Drowning — Foster Community Online. Foster.vic.au. [2014-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8). 
  5. ^ Rowan, Karen. Why do people often drown together?. Live Science. 14 August 2010 [12 Dec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8). 
  6. ^ Observations on the drowning of nonswimm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74),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