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1]東亞傳統建築斗拱結構中的一種木質構件,是置於坐斗口內或跳上與建築物正面平行的上彎弓形木[1]日本稱為肘木。現存遺物以漢代為最早,已有矩形、曲線形、折線形以及曲線和折線混合型,大概到了唐代才統一樣式。宋代已有詳細規定其用制度。

分類

編輯

中國

編輯

按大小分為:瓜栱(短)、萬栱(中長)、廂拱:長 按所在位置分為:

  • 正心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上
    • 正心瓜拱
    • 正心萬拱
  • 外拽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之外
    • 外拽瓜拱、
    • 外拽萬拱
    • 外拽廂拱
  • 里拽栱:與建築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線之內
    • 里拽瓜拱
    • 里拽萬拱
    • 里拽廂拱

部位

編輯
  • 卯口:拱正中與翹或昂相交處
  • 升托:拱兩端承托升子的部分
  • 拱眼:卯口與升托之間下彎部分
  • 拱彎:拱兩端下部彎曲處。清代《工程作法則例》規定,萬拱的拱彎由三段直線構成,瓜拱的拱彎由四段直線構成,廂拱的拱彎由五段直線構成。

註釋

編輯
  1. ^ 發音同「拱」。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梁思成著 《清式營造則例·第三章大木》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