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眼鏡檢查,也稱為眼底檢查,是一種眼科醫生使用檢眼鏡(英文:ophthalmoscope)觀察眼底內部和其他結構的測試。它是常規眼科檢查的一部分,對於確定視網膜視盤玻璃體的健康至關重要。[1]

Ophthalmoscopy
檢眼鏡檢查: 醫生在距離眼睛幾厘米的地方用檢眼鏡檢查患者。
MeSHD009887

瞳孔是一個孔,通過它可以看到眼睛的內部。散瞳後可以更好地看到瞳孔背後的結構。因此,在眼底鏡檢查前通常使用藥物滴眼劑來散瞳(瞳孔散大)。雖然散瞳眼底檢查是理想的,但未散瞳檢查更方便,也有幫助(儘管不那麼全面),並且是初級保健中最常見的類型。

檢眼鏡檢查的替代或補充是進行眼底攝影,稍後由專業人員對圖像進行分析。

醫療用途

編輯

檢眼鏡檢查是常規身體檢查或全面眼科檢查的一部分,主要由驗光師眼科醫生完成。它用於檢測和評估各種視網膜血管疾病或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的症狀。對於頭痛患者,檢眼鏡檢查中發現視盤腫脹英語Optic disc視乳頭水腫是一個關鍵體徵,因為這表明顱內壓升高(可能是由於腦積水、良性顱內高壓(又名假性腦瘤)或腦腫瘤等引起的)。青光眼患者會出現杯狀視盤。定期檢眼鏡檢查(每6個月至1年一次)對於篩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出現視網膜激光治療,可以預防糖尿病引起的視力喪失。在動脈高血壓中,視網膜病變很容易被發現,視網膜的高血壓變化與大腦中的變化非常相似,可以預測腦血管意外(中風)

歷史

編輯

1846 年,倫敦皇家眼科醫院(後來的莫菲爾德眼科醫院)的威廉·卡明 (William Cumming) 在其開創性工作中寫道:「如果光源的軸指向人眼並且觀察者的視線指向,那麼每隻眼睛都可以發光。 「是巧合」。[2]

儘管有些人將檢眼鏡的發明歸功於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 1847年的發明,但直到1851年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獨立重新發明檢眼鏡後,它的實用性才得到認可——它將徹底改變眼科領域。[3]

來自希臘的眼科醫生Andreas Anagnostakis英語Andreas Anagnostakis醫學博士在法國接受培訓時,提出了通過添加凹面鏡將儀器製成手持式的想法。 Austin Barnett 為 Anagnostakis 創建了一個模型,並在實踐中使用,隨後在 1857 年布魯塞爾第一屆眼科會議上展示時,該儀器在眼科醫生中非常受歡迎。

1915年,Francis A. Welch和William Noah Allyn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持式直接照明檢眼鏡,[4] 這是現在世界各地臨床醫生使用的設備的前身。Francis A. Welch曾經使用過的一台檢眼鏡如今被收藏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5] 二人之後成立了Welch Allyn公司,專注於檢眼鏡的研發。 20世紀70年代,開發了一種新型檢眼鏡,其主透鏡更大,視野擴大5倍,稱為「全景」或「全景檢眼鏡」。

參考資料

編輯
  1. ^ Ophthalmoscopy. [2024-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0). 
  2. ^ Ophthalmoscopes Part 1. [201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0). 
  3. ^ Principles of Ophthalmoscopy. lifehugger.com. [2009-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3). 
  4. ^ Hoovers Citation. [2024-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 ^ ophthalmoscope. [2024-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