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道
楊宏道(1189年—1271年?),一作弘道,字叔能。淄川人。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生。[1]博學多聞,然不樂舉業。正大元年,嘗監鱗游酒稅,金亡前夕,遭亂南歸,南宋端平二年(1335年),擔任唐州司戶參軍兼府學教授,端平二年(1335年)末,北還濟源(今屬河南),蒙古太宗十二年(1340),回淄川故里,歲余,移家濟南,以詩文自娛,蒙古太宗九年(1237),由山陽赴相下。[2]工於詩。《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所作五言古詩﹐得比興之體﹐時時近漢魏遺音;律詩風格高華﹐亦頗有唐調」。約卒於至元八年(1271年)前後,享年八十餘歲。[3]著有《小亨集》十卷、《事言補》等,元好問為《小亨集》作序:「無怨懟,無謔浪,無驁狠,無崖異,無狡訐,無蛑阿,無傅會,無籠絡,無衙鬻,無矯飾」,作品皆早佚。清初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小亨集》六卷。
註釋
編輯- ^ 《小亨集》卷五〈己百年門貼子〉有「己西再逢鬢未蟠」之句。
- ^ 元好問:《送楊叔能東之相下》
- ^ 《全金元詞·楊宏道小傳》載其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卒年70餘」。《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說他「卒年80餘」。至元九年壬申(1272年),房皞作詩《哭楊叔能》,楊氏當卒於至元九年之前。至元八年(1271),王惲上書《儒士楊弘道賜號事狀》,謂楊氏「伏念高尚之士,何代無之,國家必遂其素志,賜以處士先生之號,蓋其材學節義可高,足以勵薄俗而敦風化故也。竊見益都路耆儒楊弘道,文章德業,師表一世。……今行年八十有三,窮居守道,垂老丘園,誠天民之先覺,清時之隱逸也。合無照依莊靖李公恩例,乞賜處士先生之號,以表其康節,且令本路歲時常加存恤。」當時楊宏道尚在世,見《秋澗先生大全集》卷八七。
參考書目
編輯- 鮮干樞《困學齋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