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子烤肉
炙子烤肉起源於中國北方塞外的蒙古族,隨着滿洲入主中原,技藝帶入北京。炙子烤肉成型於清康熙二十五年。炙子指用鐵條釘成的鐵板,燒熱後用來炙烤,烤肉多餘的脂肪透過縫隙滴走[1]。而烤肉的柴火主要使用帶有芳香的木柴,如松木或棗木、梨木等果木[2]。主要用牛羊肉,多為清真法宰殺。
在北京,炙子烤肉分為「文吃」和「武吃」。文吃即是由師傅在後廚準備好,吃相較為斯文。武吃即圍站在炙子旁,自己取醃好的肉在炙子上烤熟[3]。配菜通常是大蔥/洋蔥和芫荽。一同配芝麻燒餅食用。蘸食的小料分乾濕兩種,乾料通常是孜然、茴香、辣椒和芝麻,濕料則是芝麻油、醋。
清末京城以烤肉聞名的飯店有三家,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目前僅剩「南宛北季」。烤肉宛以烤牛肉為主,烤肉季為羊肉。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老北京最怀念的炙子烤肉,不只是“南苑北季”. 大風號.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9日).
- ^ 炙子烤肉 您是文吃还是武吃?. 千龍網.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5月14日).
- ^ 贴秋膘,吃烤肉。您爱文吃还是武吃?. 大風號. [2018年1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