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筒
爆破筒也稱為班加羅爾魚雷(Bangalore Torpedo)是一種在鋼管內裝上炸藥和雷管的爆破用火器,是一種多用來摧毀敵方建築或鐵絲網等障礙物的爆破工具。[1][2]它最早由英國軍事工程師麥克林托克(McClintock)於1912年在英屬印度設計。[3]
歷史
編輯班加羅爾魚雷是由英國皇家工程兵團上尉R.L. 麥克林托克於 1912 年發明的,當時他隸屬於駐紮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印度陸軍馬德拉斯工兵部隊。他發明這種魚雷是為了炸毀第二次布爾戰爭和日俄戰爭中遺留的詭雷和路障。班加羅爾魚雷可以在水雷上方爆炸,而工兵不必靠近水雷 3 米(10 英尺)以內。這種工具由一系列可以連接的金屬管組成,每節管內裝有爆炸物,能夠形成長達15米的爆破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班加羅爾魚雷被廣泛應用於戰場。1917年的康布雷戰役中,英軍首次將其用於實戰,幫助步兵在地雷區和鐵絲網障礙中開闢通道。這種工具的有效性使其迅速成為戰場上的重要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班加羅爾魚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美軍在諾曼第登陸行動中廣泛使用這種工具,摧毀了納粹德國在海岸佈置的防禦工事,為盟軍的登陸提供了關鍵支持。美軍將其命名為M1A1爆破筒,並在戰後推出了改進版的M1A2爆破筒。
戰後發展與現代應用
編輯二戰結束後,班加羅爾魚雷作為一種輕便耐用的爆破工具在全球得到了推廣。除了美國和英國,加拿大、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也採用了這種工具的改進版本。儘管技術不斷進步,班加羅爾魚雷的基本設計和原理並未發生重大變化。[4]
各國型號
編輯美國: M1A2, M1A3
英國和澳大利亞:L26A1
日本:稱為破壊筒,二戰期間有開發九八式爆破筒
中國:1959年式、1959-2式、1968年式爆破筒
參與戰爭
編輯- 一次世界大戰
- 二次世界大戰
- 韓戰
- 越戰
- 中東戰爭
- 俄烏戰爭
相關文化
編輯- 爆彈三勇士
- 電影《英雄兒女》1964,電影主角王成手持爆破筒跳向美軍。
參考來源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4-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0).
- ^ https://www.stvgroup.cz/en/product/bangalore-torpedo-4x6ft
- ^ 存档副本. [2024-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0).
- ^ https://www.militaryfactory.com/smallarms/detail.php?smallarms_id=911
外部連結=
編輯- "Bangalore Torpedoes": Popular Science February 1944 World War II article
- Future Weapons: Bangalore Bla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