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說
生平
編輯王相說是王三重的兒子,給諫王紀的玄孫,天啟元年(1621年)中舉人,二年(1622年)聯捷進士[3],授江西袁州府推官,判案公正無積壓,四年本省同考,崇禎元年考選,授四川道御史,不到半年疏上四十五次,說:「人民貧窮因為有司四弊、地方四弊、衙門四弊、功令四弊,希望朝廷選擇賢吏。」又請求恢復召對,朝廷立即執行。適逢溫體仁、錢謙益爭奪首輔,溫體仁指控錢謙益有黨羽,他抗言:「人臣不可以說朋黨,人心當先停息紛爭。凡談及朋黨者必有爭奪的心。溫體仁打算用黨字塞言官的口舌,則自他談及朋黨,羣臣才由無黨而有朋黨。」[2]。
不久王相說出按山西,巡撫耿如杞入援潰敗,邊兵叛亂殺害守將,他單騎撫定,同時斬殺案首事者數十人示眾。潰兵再次反叛掠入邊境,他連同仙克謹同日起兵,黃昏時探報仙克謹遇刺,於是他領導其部隊。到達襄陵,他向陝西巡撫徵召封鎖黃河杜絕流寇,數月後才殲滅,剩下二十七名流寇渡河,陝西巡撫無法遏止,是為李自成起事的開端;他則轉任湖廣下江防參議,五年致仕歸鄉。崇禎七年起四川參議,九年升副使,致仕。崇禎十五年(1642年),朝廷起用他為江西督糧道副使,盜寇作亂,耽誤轉運糧餉;到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東下,王相說委曲勸告使其收兵,才令漕運通行,很快請求退休歸家,家居十多年後才去世,虛歲七十六[4]。
家族
編輯長子和四子王孫驄、王孫駟諸生出身,次子和三子王孫䭵、王孫驂則成為清朝的舉人,得士人請求入祀鄉賢祠[5]。
參考文獻
編輯- ^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王相說,鞠劬,春秋,乙未正月初四日生,泰州人,辛酉一百二十七名,會二百五十一名,三甲一百四十一名,刑部政,本年授袁州府推官,甲子本省同考,戊辰考選,授四川道御史,己巳山西巡按,庚午升湖廣參議,壬申致仕。甲戌起四川參議,丙子升副使,致仕。壬午起江西付使,督糧道。曾祖志仁,庠生。
- ^ 2.0 2.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一·列傳第七》:王相說,字懋弼,泰州人。天啟二年進士。授袁州推官,明斷無留牘,遷四川道御史,不半年疏四十五上,云:「民窮在有司四弊,在地方四弊,在衙門四弊,在功令四弊,乞選擇賢吏。」又請復召對,命即旨行。會溫體仁、錢謙益爭相,體仁指謙益為黨,相說抗言:「人臣不可言黨,人心當先息爭。凡言黨者必有爭心。體仁欲以黨字塞言官之口,則自體仁言黨,羣臣始無黨而有黨也。」
- ^ 雍正《泰州志》·名賢傳:王相說字懋弼,三重公之子,給諫紀之元孫也。……天啟辛酉、壬戌聯捷。
-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一·列傳第七》:出按山西。巡撫耿如杞入援師潰,邊兵反,殺兵道守將,相說單騎撫之,而案令自推首事數十人,斬以徇。潰兵反畔,掠入境,相說會同仙克謹同日起兵。抵暮,偵報克謹中刺,相說領其眾。次襄陵,檄秦撫絕河以防逸寇,不數旬,殄寇始盡,餘二十七騎渡,秦撫不敢遏,是為李自成之始。轉下江防參議歸。崇禎十五年,起江西督糧參政,寇作,轉餉無乏。左良玉東下大掠,委曲開諭,兵乃戢,漕運以通。乞歸。家居十餘年卒,年七十六。
- ^ 雍正《泰州志》·名賢傳:(王相說)長子孫驄,諸生;次孫䭵、三孫驂,先後舉於鄉;四孫駟,諸生。卒後以十屬,士夫請入祀鄉賢。
官銜 | ||
---|---|---|
前任: 孟養心 |
明朝袁州府推官 1623年-崇禎年間 |
繼任: 唐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