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傑明

澳大利亞漢學家

白傑明[1][2](英語:Geremie R. Barmé)是澳大利亞漢學家,作家和導演,研究現代中國文化歷史,他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文章,並在發表紀錄片作品,包括《天安門》,描述1989年春天直到六四事件的事情,以及關於文化大革命的《八九點鐘的太陽》。

白傑明
出生1954年5月4日 編輯維基數據 (70歲)
母校
職業歷史學家漢學家語言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生平

編輯

白傑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取得亞洲研究學士學位,主修漢語和梵語,然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74-77)和日本(1980-83)的大學學習[3]。當他第一次以歷史講師的身份回到澳大利亞時,他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就是未來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後者的支持對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4]。他於1991年至2007年擔任《東亞歷史英語East Asian History (journal)》雜誌的編輯。2011年,他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舉辦了首屆「China in the World」特邀講座,題為「Australia and China in the World: Whose Literacy?」[5]

著作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erlez, Jane. 白杰明:要读懂“习大大”,得先理解“毛爷爷”. 紐約時報. 2015-11-09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2. ^ 白傑明:時代的迴旋——「未來之後」的中國何去何從? . 端傳媒. 由黃思涵翻譯. 2019-06-12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中文(香港)). 
  3. ^ Researchers Services. Dr Geremie Barme.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2015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4). 
  4. ^ Rudd's ANU China centre puts noses out of joint. 澳洲人報. 2010-08-11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4) (澳大利亞英語). 
  5. ^ CIW 2011 Annual Lecture. [2021-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5) (澳大利亞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