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里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皮里環形山(Peary)是月球上一座最靠近北極的古老大隕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美國極地探險家,首位徒步抵達北極點之人羅伯特·埃德溫·皮里(1856年-1920年),196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從地球上看,該隕坑出現在月球正面北側邊沿上,在這一緯度,隕坑內部只能照射到很少的太陽光,因此,它的南部坑底處於永久黑暗之中。

皮里環形山
月球北極上空看到的皮里環形山(中間)位置
坐標88°38′N 24°24′E / 88.63°N 24.40°E / 88.63; 24.40
直徑78.75公里
深度2.79公里
余經日出時25°
命名來源羅伯特·皮里

描述

編輯
 
皮里環形山的周邊,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根據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光學雷達數據繪製的地形圖,皮里環形山是位於中間的大隕坑;北極點位於它的北側壁上(上方)。

該隕坑西南與略小的弗洛里環形山合併在一起,南面與更大的-已磨損和被熔岩淹沒的伯德環形山相接壤,西北面是環月球北極四分之一周邊的埃爾米特環形山,而極點的另一邊,正對着皮里環形山的(相距90公里),是位於月球背面更為巨大的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環形山。沿皮里環形山坑壁還坐落了一些小撞擊坑:東北是惠普爾隕石坑、西北為欣謝爾伍德隕石坑以及南面的厄爾蘭格隕石坑。該環形山中心月面坐標88°38′N 24°24′E / 88.63°N 24.40°E / 88.63; 24.40,直徑78.75公里[2],深度2.79公里[1]

皮里環形山外觀接近圓狀,東北側向外突出,西南側一處裂口連通了弗洛里環形山。皮里環形山的坑壁已磨損和侵蝕,形成了一圈嶙峋的環形山脈,在坑底投射下長長的陰影。該隕坑坑壁高出周邊地形約1350米[1],內部容積約為5713.68立方千米[1]。碗狀的坑底相對平坦,表面散佈了眾多細小的撞擊坑,尤其是南半部;南部坑底三分之一的地區永久籠罩地陰影中,因此,其地貌特徵只能通過測距方式(如光學雷達)才能獲知。

在1964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更名前,該隕坑被指名為衛星坑焦亞 B(所謂的衛星坑標記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來命名)。

2004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隊由本·伯西(Ben Bussey)博士主持的研究小組,使用克萊門汀號飛船拍攝的照片確定了皮里環形山坑壁上四處在月球全年(整個軌道周期)均處於陽光照射下的壁頂[3]。由於月球的轉軸傾角極小,這些永晝峰是有可能存在的,同時,也造就了很多帶有永夜坑底的極地隕坑。而在山脈低矮的南極並沒有類似的永晝區。克萊門汀號所獲的這些照片拍攝於月球的夏季,目前尚不清楚這四處壁頂在冬季時是否會被遮擋。

皮里環形山的北側坑壁被認為是未來月球基地的一處可行地點,因為穩定的光照能提供相對恆定的溫度和不間斷的太陽能。同時,它也靠近可能蘊含有豐富水冰資源的永夜區。

參引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3. ^ McKee, Maggie. Sunny spot picked out for future lunar base. New Scientist. April 13, 2005 [2007-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月球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