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純
生平
編輯清朝光緒四年(1878年)生。幼年隨父親石夢熊接受教育。1902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同文書院學日語,兩年後入東京法政大學學習法政。在日本受孫中山影響,曾說:「革命大業,志在吾曹,此其時矣!」1907年春,在日本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
1910年夏,畢業回國,參加了清廷舉辦的留學生歸國考試,殿試後任刑部僉事。1911年冬,同黃復生、鄧孝可等人密謀策動駐通州的毅軍響應起義,事泄逃走。[2]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孫毓筠首任安徽都督,石德純出任安徽都督府秘書。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成立時,石德純當選為參議員。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在家讀書。1915年秋,應朋友邀請,到隴西協辦甘寧官鹽商運業務。1923年10月,拒絕曹錕賄選,避居天津英租界。1924年,將辦鹽務時剩餘的資金全部購買槍支彈藥,秘密從天津運往安徽,組建皖豫國民聯軍,自任總司令,駐皖豫交界各縣,響應馮玉祥推翻曹錕。[1][2][3]
1926年北伐開始,皖豫國民聯軍配合北伐軍。北伐在當地獲勝後,豫皖國民聯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六軍,石德純任軍長。此後北上作戰,立下戰功。[1][3]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排斥異己,對第六軍進行改編,免去石德純的軍長一職,調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石德純將部隊交給親信,並未赴任,而是返回家鄉辦學校。民國20年(1931年)淮河水災,倡議成立導淮委員會,治理淮河。[1]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石德純返回壽縣,組織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任委員。民國27年(1938年)初春,在安徽省動員委員會的指導下,壽縣各界後援會撤銷,成立壽縣動員委員會,石德純任主任委員。同年3月,日軍進攻皖北,先後佔領各縣。安徽省動員委員會籌組安徽人民抗日自衛軍第一路軍,石德純任指揮官。該部共編有7個支隊,3個獨立大隊,官兵大約萬餘人,槍5千多支,駐淮南。當時新桂系李品仙主政安徽,限制地方武裝發展,又因為第一路軍中有中國共產黨人而更覺不安,多次派員到壽縣視察,企圖通過整編將該部隊吞併,但遭到石德純堅決抵制。同年冬,安徽省政府任命顏仁毅為皖北行署主任,強令皖北抗日人民自衛軍歸顏仁毅直接指揮,並且在大隊長以上會議上宣佈第一路軍解散。石寅生乃號召部隊參加新四軍,所部曹雲露、鄭抱真、趙籌等人率部分別投新四軍。其他各部大多解散,僅有一小部被皖北行署改編。[1][3]
民國28年(1939年)夏,安徽省臨時參議會成立,石德純當選參議員。後來在第二屆參議會上,當選為參議會副會長。當時參議會議長江煒(字影侯)年高多病,故會務常由石德純主持。[1][3]
民國29年(1940年),石德純倡設「壽春私立初級中學」,提議把羅陂塘公田撥作校產。呈報安徽省教育廳備案時,廳長汪少倫不許。石德純親見汪少倫抗議稱:「地方興辦學校是好事,對抗戰建國都有益處,報教育廳備案只是履行手續,教育廳不准,學校是要辦的,你廳長也不能阻止我不辦。」民國30年(1941年),該校在隱賢集東南建校,石德純被公推為董事長。[3]
1944年夏,安徽省參議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石德純抱病主持,6月2日喘病發作,6月3日晨,被送回天堂灣鄭祠寓所,下午1時病逝,享年66歲。[1][3]
家庭
編輯- 弟:石德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