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楣杆又稱石桅杆石旗杆石桅檣[1],是中國古代當家裏有人成功考取功名時,便會立起一根石柱[2],因此可以從石柱的數量大致了解此家族的威望。石柱的底座為楣桿石

石旗杆

簡介

編輯

一般而言,楣杆有三到四節,每一節接合處會有一塊方形石製斗拱,基座會有兩塊長方石柱,中間鑿洞嵌住中心楣杆。第一節做成一隻石筆的形狀;第二節雕刻有「雙龍盤柱」、「魚躍龍門」等吉祥圖案;第三、第四節由兩塊石柱嵌住,左右石柱各刻有中舉日期,中舉人的姓名。如果功名越大,柱子則越高,雕飾也越多越精緻[2][3]

歷史

編輯

中國自隋代開始有科舉制度,考中舉人進士點翰林的人,便在自己老家立起楣杆,既可光耀門楣,也能激勵其他學子[4]。而秀才貢生監生等一般不可豎楣杆[3]。但後來,朝廷也允許貢生以上立楣杆[4]

古時客家人並沒有把旗杆稱作「楣」。把旗杆稱「楣」的,是中國江浙一帶才有的方言。為求考試順利,在臨考之前,有些家庭會在自家門前自行豎起一根旗杆。這就是當地人稱的「楣」。如果中舉,就不用把旗杆撤走;反之,就要把旗杆撤下,稱作「倒霉」,即倒霉(倒霉)的由來[3]

種類

編輯

歷史上的楣杆分為木楣與石楣,舉人豎立木楣;進士、翰林豎石楣。木楣以杉木製成,經風吹日曬易腐蝕倒塌,可經官府核准後更換;石楣以花崗岩製成,通常可造得比木楣高,而現在保存完好的皆為石楣[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王明哲. 古村佳境. 崧博出版事業. 2017年1月27日 [2018-02-13]. 
  2. ^ 2.0 2.1 楊草原; 唐林珍. 岭南写真:百年不倒石楣杆 彰显客家人文精神-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中國新聞網. [201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2). 
  3. ^ 3.0 3.1 3.2 PENGLIJIE. 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石楣杆 - 渊源 -. 客家網 - Hakka.com. 2017-09-13 [2018-02-13]. [失效連結]
  4. ^ 4.0 4.1 4.2 楣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现象_客家_电视周报_梅视网_梅州市广播电视台. www.gdmztv.com. [2018-02-13].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