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謬論
破窗謬論是經濟學的概念之一,起源於法國政治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在《所見與未見》(Ce qu'on voit et ce qu'on ne voit pas)[1]中的一個故事,是駁斥認為敲破窗戶可以讓修窗工人與玻璃生產商受益,並刺激內需、帶動產業加速景氣復甦,進而讓社會經濟受益的錯誤論點,因為該謬論並未考慮機會成本。
當業主的窗戶被打破而請修窗工人修復窗戶,看似對修窗工人與玻璃生產商創造了商機,並讓修窗工人與玻璃生產商再去購買其他生產商的產品,創造乘數效應,看似對經濟有利,但實際上是犧牲了原本未發生時的機會成本,因為原先業主可以用修復窗戶的錢購買更有價值的商品與服務,提出此概念的弗雷德里克·巴斯夏以買鞋為舉例,原本能讓鞋店與鞋匠創造商機,並讓鞋店與鞋匠去購買其他生產商的產品,一樣也能創造乘數效應,但因為窗戶被打破,而被轉移成花錢修繕窗戶,因此不但業主失去買鞋的金錢,來做原本不需要花費的窗戶修繕,失去買鞋所創造的乘數效應,兩者的乘數效應抵銷,也損失了同時擁有不被打破的窗戶與鞋子的機會成本,業主與社會整體皆承受了損失。
此處所提的機會成本亦能替換成其他更有價值的商品與服務,例如個人生活中的與摯愛到餐廳吃大餐、出去旅遊、購買或訂做心儀的商品與紀念品或從事休閒活動,或其他任何個人消費等,或是店家可以累積資本,採購更好的營業設備、增聘新員工、空間裝修或進行其他投資,或工廠可以購進生產設備、擴張產能,或投資新技術的研發等。
簡單來說窗戶被打破而請修窗工人修復窗戶的商機,是建立在原先未遭遇損失時其他產業的商機。
而此概念還可以進一步引伸到所有的災禍,例如天災、戰爭、意外事故,駁斥藉由災禍刺激經濟發展的謬誤,例如認為交通事故可以創造車輛維修商機的想法,就是破窗謬論。
另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Bastiat, Frédéric.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維基文庫. 1850.
- The Broken Window Fallac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刺激內需:修理紗窗~換玻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一課經濟學》,亨利·赫茲,1946,Economics in One Lesson,Henry Hazlitt,0517548232,Book PDF
- Fetter, Frank A. Economic Principles. New York: The Century Co. 1915 [2021-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