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武昌中華大學

已不存在的一所学校

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是中國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國人而獨立創辦的私立大學。它將中國古代興辦私學的教育傳統和近代日本、歐美大學體制相結合,開創出符合近現代中國國情的高等教育模式。現址為武昌文華中學

中華大學大門

歷史沿革

編輯
  • 1912年,湖北黃陂陳宣愷陳朴生先後捐田二百石,白銀三千兩,官票五千串,家藏書籍三千餘部,同時還爭得友人的支持和幫助,經過一番努力,籌建了私立中華學校,分設男女兩部、中學部,由陳宣愷先生任校長。租校舍於武昌府后街與曇華林兩處。同年八月開始招生。[1]
  • 1914年1月,江漢大學停辦,其中150人轉入中華學校。
  • 1915年3月,教育部正式認可該校為大學,並以倡辦人陳宣愷為學校正式代表人。
  • 1916年1月,司法部正式認可開辦專門部司法科。
  • 1917年11月,陳宣愷去世,由其子陳時繼任中華大學代表人兼校長,定校訓為「成德、達材、獨立、進取」。
  • 1920年2月,中華大學組織校董會。
  • 1921年3月,中華大學調整學校組織系統,在校長下設立教務、總務兩處,由林立任教務長,李式金任總務長。4月校董事會正式成立。
  • 1926年4月,校舍被軍閥劉玉春毀損,學校停辦。
  • 1926年冬,武漢國民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將國立武昌大學等高校與中華大學大學部及專門部合併改組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1927年冬,中山大學停辦。
  • 1928年1月,中華大學武漢校友發起復校運動,呈請湘鄂臨時政務委員會批准,2月接收校址,3月13日開學。12月,令准學校立案。
  •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大學奉令疏散,先西遷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漢淪陷後,又遷到重慶市南崖米市街。
  • 1939年,學校在渝租借基地,籌建臨時校舍。
  • 1946年春,學校復員遷回武昌舊址。
  • 1950年,中華大學改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文教廳直接領導。
  • 1951年,中華大學分別受湖北省水利局、省人民銀行、省人民政府財委會、省交通廳、省工業廳委託代辦了水利、銀行、會計、土木化工等五個專修科。
  •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大學的化學、國文兩系與私立華中大學等高校合併成立華中高等師範學校(即華中師範大學)。
  • 1953年,中華大學、中原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相關系科合併成立中南財經學院(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其他科系併入武漢大學
  • 1956年12月,中華大學在臺校友會決議在臺復校,先行籌辦中學部,次第恢復大學文理商等學院[2]。該次復校運動沒有下文。

院系設置

編輯
 
校舍一部
  • 1912年,男生部開辦大學預科、專門部(政治經濟、法律兩別科及英文專修科);女生部開辦師範、職業兩專修科,並開辦中學部、小學部。
  • 1915年9月,開設文科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
  • 1916年,開設法科大學本科、經濟學門。
  • 1917年,開辦商科大學本科、交通學門。
  • 1923年8月,學校試行新學制,擴充學系,開辦中國文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律學、數理學等系,同時開辦高中。並開辦研究科,招收特別選習生。
  • 1928年復校,7月,遵照大學組織法改組,成立文、理、商3個學院,分為11系和2個專修科。
  • 1930年,開辦市政、師範兩專科。
  • 1949年4月,學校設有3學院8系1專修科。即文學院設中國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教育學系;理學院設數學系、化學系;商學院設經濟學系、工商管理學系、國際貿易系、會計專修科。在校學生696人(其中本科632人、專科64人),教職工271人。

歷任校長

編輯
  • 校長 陳宣愷 1912年-1917年11月
  • 校長 陳時 1917年11月-1945年8月(後改任常務董事長)
  • 校長 王震寰 1945年8月-1948年
  • 代校長 嚴士佳 1948年-1949年2月
  • 校長 嚴士佳 1949年2月-1952年

著名校友

編輯
 
學生軍訓

教師

編輯

學生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武漢地方誌. 武漢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中文(中國大陸)). [失效連結]
  2. ^ 中華大學校友正籌備復校,中國日報,195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