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偵探月刊

美国纸浆杂志

科學偵探月刊》(英語:Scientific Detective Monthly)又名《驚人偵探故事》(Amazing Detective TalesAmazing Detective Stories),是1930年創刊的美國紙漿雜誌,也是雨果·根斯巴克涉足科幻雜誌出版的第二波作品,共發行15期,主要刊登帶有科學元素的偵探或神秘小說。雜誌許多文章與當代科學密切相關,沒有任何純屬想像的內容,例如創刊號就有作品描述劇中人使用輻射熱測量計發現臉紅的黑人女子並破案。此外,每期雜誌也會刊登一到兩篇科幻小說。

科學偵探月刊
傑諾·魯格創作的第二期雜誌封面
類別紙漿雜誌
創辦者雨果·根斯巴克
創刊日期1930年1月
創刊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1930年6月,雜誌更名《驚人偵探故事》,估計此舉是為避免原有的「科學」一詞讓讀者誤認為這是「某種科學期刊」[1],用根斯巴克的話來說,這仍是娛樂雜誌。同期,主編赫克托·格雷被已開始執掌根斯巴克其他科幻雜誌的大衛·拉塞爾取代。事實證明,變更書名無法提升銷量,雜誌出版到十期後突然停刊,被根斯巴克轉讓給出版商華萊士·班伯。1931年,雜誌再度更名並發行至少五期後停刊。

出版史 編輯

 
1930年8月雜誌封面,標題改為《驚人偵探故事》,封面由厄爾·伯吉創作[2]

19世紀末,流行雜誌上的科幻小說已經很常見,其中大部分遵循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傳統,圍繞科學發明或以未來為背景展開[3]。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紙漿雜誌發展如火如荼的時代推出史上首本純科幻雜誌《驚人故事》(Amazing Stories[4][5]。新雜誌頗為熱銷,科幻文學走上獨立市場之路,但根斯巴克本人卻於1929年2月破產並失去雜誌主控權[6][7]。同年四月,他又創立根斯巴克出版公司和兩間子公司:技術工藝出版公司(Techni-Craft Publishing Corporation)和恆星出版公司(Stellar Publishing Corporation)。這年他推出三本新雜誌,分別是《無線電工藝》(Radio Craft)、《科學神奇故事》(Science Wonder Stories)和《太空神奇故事》(Air Wonder Stories),其中第一本沒有科幻內容,後兩本都是科幻紙漿雜誌。[8]1929年9月,根斯巴達推出《科學神奇季刊》(Science Wonder Quarterly)創刊號,並於次月給合作過的作家去信,稱讀者希望看到更多「有良好『科學』背景的偵破或犯罪神秘小說」,還舉出兩篇當時頗為流行的作品為例,分別是亞瑟·里夫Arthur B. Reeve)的《克雷格·甘迺迪》(Craig Kennedy)探案集和范·達因的《菲洛·萬斯》(Philo Vance)探案集[9]。1930年1月,根斯巴克在兩本科幻紙漿雜誌刊出《科學偵探月刊》的出版廣告[9][10]

根斯巴克認為,科幻文學應該要有教育意義,他一度聲稱,「教師鼓勵學子閱讀科幻作品,是因為他們知道這能傳播科學和航空基礎知識」[11]。根據他的設想,《科學偵探月刊》應當融娛樂和啟迪於一體,刊登有科學背景的偵探小說[10]。科幻偵探文學此時已不是新鮮事務,1909至1919年就曾在美國流行,根斯巴克的新雜誌成為20世紀20年代末該體裁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12]。《科學偵探月刊》的創刊號是1930年1月刊(所以應該是1929年12月中旬開始在報攤銷售),根斯巴克擔任總編,對選登作品有最終決定權,但主編工作由副手赫克托·格雷(Hector Grey)負責[10]

1930年2月,《作家文摘》(Writer's Digest)刊載根斯巴克的文章《如何寫出『科學』小說》(How to Write 'Science' Stories)。文中給出新雜誌投稿的寫作建議,聲稱科幻小說的未來發展趨勢就是科學偵探小說,「普通黑幫和偵探小說將在短短幾年內淪為故事背景」[13]。科幻史學家加里·韋斯特法爾(Gary Westfahl)認為,這篇文章也可以視為科幻小說寫作指南,還是歷史上發佈的首篇指導作家「如何撰寫」科學偵探小說的文章[13]

六月,雜誌更名《驚人偵探故事》,《科學神奇故事》和《太空神奇故事》也合併成《神奇故事》,估計這都是因為根斯巴克擔心原有的「科學」一詞會導致潛在讀者誤以為這是「某種科學期刊」而流失[1][10]。《驚人偵探故事》主編從七月起改為已出任根斯巴克其他科幻雜誌主編的大衛·拉塞爾(David Lasser),希望刊登更多帶有科幻元素的小說。事實證明,變更書名無法提升銷量,雜誌出版十期後停刊。第十期還宣佈雜誌會從下個月開始加大尺寸,並預告兩部下期刊登的小說,所以停刊之舉顯然事發突然。[10][14]根斯巴克把雜誌轉賣給華萊士·班伯(Wallace Bamber),後者從1931年2月開始出版並持續至少五期,最後一期是八月刊,六月和七月及八月後是否出版已不可考,但即便有,目前也沒有任何一本存世[14]

內容 編輯

 
1931年3月《驚人偵探故事》封面

《科學偵探月刊》刊登的幾乎全是偵探小說,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屬科幻作品,許多故事中涉及科學的情節已經成為現實。以創刊號為例,亞瑟·里夫的《布拉瓦約鑽石之謎》(The Mystery of the Bulawayo Diamond)利用輻射熱測量計發現臉紅的黑人女子,進而解開謎團;拉爾夫·W·威爾金斯作品《校園謀殺之謎》中的兇手通過冰凍屍體掩蓋死因;另外兩篇小說涉及的科學元素分別是化學催化劑及利用電氣測量手段檢測手掌汗液。創刊號只有一篇純科幻小說,S·P·米克S.P. Meek)的《完美偽造》(The Perfect Counterfeit),文中人物利用物質複製器偽造紙幣。[10]范·達因的菲洛·萬斯探案小說《主教謀殺案》(The Bishop Murder Case)從這期開始連載,該文的精裝書僅數月前面世並暢銷,估計雜誌熱賣就是從中沾光[9]。嚴格來講,《科學偵探月刊》自始至終每期僅有一到兩篇文章屬科幻作品[10]。科幻史學家麥克·阿什利Mike Ashley)認為,與純粹的科學想像相比,根斯巴克對斷案涉及的科學更感興趣,《科學偵探月刊》大部分內容都是以小工具為核心,根斯巴克此前已在其他雜誌刊載過不少類似作品[9]。創刊號封面由傑諾·魯格(Jno Ruger)創作,顯示偵探使用電子設備檢測嫌犯反應[10]

此後雜誌刊登小說的作者包括勞埃德·亞瑟·埃什巴赫Lloyd Arthur Eshbach)、戴維·凱勒David H. Keller)、埃德·厄爾·雷普Ed Earl Repp)、尼爾·瓊斯Neil R. Jones)和埃德蒙·漢密爾頓Edmond Hamilton),有些此時已頗富盛名,有些即將成品,但他們的作品同樣僅有部分是科幻小說。例如漢密爾頓的《隱形大師》(The Invisible Master)就是直截了當的偵探小說,故事起初圍繞隱形方法展開,但在最後以科學手段證明這只是騙局。克拉克·阿什頓·史密斯在1930年10月的雜誌上發表《四維空間謀殺案》(Murder in the Fourth Dimension),兇手利用四維空間處理受害人的屍體。不過,史密斯本人此後在奇幻小說領域比科幻小說更成功。[15]

《科學偵探月刊》面世前,根斯巴克就曾在旗下其他出版物刊登新雜誌廣告並徵求讀者來信,所以創刊號就已開闢來信專欄,此外還有書評,各種犯罪學及科學相關內容。創刊號還有針對讀者觀察能力的測試,請讀者研究犯罪現場照片後回答問題,看能記下多少細節。同時雜誌還有科學問卷,詢問小說中涉及的科學事實;此外,雜誌的「科學犯罪筆記」({lang|en|Science-Crime Notes}})欄目包含科學及犯罪題材新聞。[10]根斯巴克的社論聲稱,科學終將徹底結束犯罪,未來的警方和犯罪分子都會越來越多地利用科學創新。他還在社論標頭寫入犯罪學專家的名字,如福坦莫大學犯罪學教授埃德溫·庫利(Edwin Cooley),並把雜誌社部分編輯的化名列入「科學犯罪學家」,如C·P·梅森(C.P. Mason)。[9]

根斯巴克把雜誌轉讓後,班伯出版的五期大部分是沒有科學元素的偵探小說,如埃德加·華萊士Edgar Wallace)的《長羽毛的蛇》(The Feathered Serpent[9]

《科學偵探月刊》最初幾期的封面設計可能存在疏漏,一方面它們沒有列出小說的作者姓名,而讀者往往會對熟悉的作家感興趣;另一方面,這些封面比較華麗,可能導致喜歡紀實風格作品的讀者反感。根斯巴克無法及時為雜誌刊登的兩種體裁找到足夠作品,導致任何一種體裁的讀者都不能滿意。用歷史學家羅伯特·朗茲(Robert Lowndes)的話說,這次實驗或許引人入勝,但未能成功。[10]

書目詳細資訊 編輯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93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931 2/1 2/2 2/3 2/4 3/1
《科學偵探月刊》出版詳細資訊,表格最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數字代表「卷號/期數」,
方格背景色代表不同主編,藍色為赫克托·格雷,黃色是大衛·拉塞爾,橙色未知[10][16]

《科學偵探月刊》前十期為一,六月刊開始更名《驚人偵探故事》,由紐約技術工藝出版公司發行,雨果·根斯巴克任總編,赫克托·格雷主編前六期,大衛拉塞爾主編後四期;其後改為該市虛構出版社出版,首期是1931年2月刊,書名再度變更,但譯名相同,確知發行的只有五期,其中前四期一卷,最後一期單獨一卷,主編身份已不可考。15期均為加大紙漿雜誌尺寸,96頁,定價25美分。[10]

參考資料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1.0 1.1 Ashley (2000), p. 71.
  2. ^ 1930-08.
  3. ^ Ashley (2000), pp. 6–27.
  4. ^ history.
  5. ^ Clareson (1985), p. xxiii.
  6. ^ Ashley (2000), pp. 58–59.
  7. ^ Bleiler (1998), p. 548.
  8. ^ Bleiler (1998), p. 579.
  9. ^ 9.0 9.1 9.2 9.3 9.4 9.5 Ashley (2004), pp. 158–159.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Lowndes (1985), pp. 556–562.
  11. ^ Bleiler (1998), p. 542.
  12. ^ resurgence.
  13. ^ 13.0 13.1 howtowrite.
  14. ^ 14.0 14.1 Ashley (2000), p. 66.
  15. ^ Lowndes (2004), pp. 298–311.
  16. ^ Ashley (2000), p. 248.

來源 編輯

  • Ashley, Mike. The Time Machines: The Story of the Science-Fiction Pulp Magazin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1950. Liverpool, England: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85323-865-0. 
  • Ashley, Mike. The Gernsback Days. Ashley, Mike; Lowndes, Robert A. W. (編). The Gernsback Days: A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 From 1911 to 1936. Holicong, Pennsylvania: Wildside Press. 2004: 16–254. ISBN 0-8095-1055-3. 
  • Bleiler, Everett F. Science-Fiction: The Gernsback Years. Westport, Connecticut: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0-87338-604-3. 
  • Clareson, Thomas A. Introduction.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 xv–xxviii. ISBN 0-313-21221-X. 
  • Lowndes, Robert A. Scientific Detective Monthly.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 556–562. ISBN 0-313-21221-X. 
  • Lowndes, Robert A. W. Yesterday's World of Tomorrow. Ashley, Mike; Lowndes, Robert A. W. (編). The Gernsback Days: A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 From 1911 to 1936. Holicong, Pennsylvania: Wildside Press. 2004: 257–399. ISBN 0-8095-1055-3. 
  • Publication: Amazing Detective Tales, August 1930.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2020-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31). 
  • Ashley, Mike; Nicholls, Peter; Stableford, Brian. Amazing Stories.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Gollancz. 2014-07-08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3). 
  • Littlefield, Melissa M. Historicizing CSI and its Effect(s): The Real and the Representational in American Scientific Detective Fiction and Print News Media, 1902–1935. Crime, Media, Culture. 2011-08-01, 7 (2): 138. ISSN 1741-6590. doi:10.1177/1741659011406700. 
  • Gernsback, Hugo; Westfahl, Gary. How to Write "Science" Stories: The Editor of "Scientific Detective Monthly" Tells How to and How Not to Write Them.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1994-01, 21 (2): 268–272. JSTOR 424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