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審判,或稱為缺席判決,指當事人代理人未出席審判、且未陳述意見的審判。其英語中的對應詞彙為「trial in absentia」,其中「in absentia」是拉丁語「缺席」的意思。

英美法系,這個詞彙不僅是一個空間的描述,並暗示侵犯了被告在犯罪審判中出庭的權利。在被告人未能出庭辯解的情況下定罪是違背自然公正原則的。

在一些歐陸法系里,例如在意大利,缺席是一個認可和接受辯護的策略。這種審判可能需要被告人的律師的出席,根據國家而定。

各國法律中的缺席審判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有缺席審判的相關規定。該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1]

中華民國

編輯

2014年的《刑事訴訟法》,在第三百零五條(一造缺席判決)規定:「被告拒絕陳述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其未受許可而退庭者亦同。」第三百零六條 (一造缺席判決)規定:「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2]

參考資料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Jürgen Habermas: Staatsbürgerschaft und nationale Identität. In: ders.: Faktizität und Geltung.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92 (德文)
  • Heinz Kleger: Transnationale Staatsbürgerschaft oder: Lässt sich Staatsbürgerschaft entnationalisieren? (1994) 62. In: Archiv für Rechts- und Sozialphilosophie 85 (德文)
  • W. Oppe: Das Abwesenheitsverfahren in der Strafprozeßreform, ZRP 1972, 56 ff. (德文)
  • Gerhard Riege: Staatsbürgerschaft und nationale Frage: Staat und Recht. 1964 (德文)
  • Paul-Ludwig Weinacht: Staatsbürger. Zur Geschichte und Kritik eines politischen Begriffs, in: Der Staat 8 (1969), S. 41 ff. (德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