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2月14日) |
肉毒桿菌(學名: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桿菌,有卵形至長桿形的孢子型態,屬次末端或末端的孢子生成方式,體長2-10微米。肉毒桿菌在不正確加工、包裝、儲存的罐裝的罐頭食品或真空包裝食品裏,都能生長。肉毒桿菌廣泛分佈在自然界各處,比如土壤和動物糞便中。人體的胃腸道也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很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肉毒桿菌 | |
---|---|
甲基紫染色過的肉毒桿菌 | |
科學分類 | |
域: | 細菌域 Bacteria |
門: | 芽孢桿菌門 Bacillota |
綱: | 梭菌綱 Clostridia |
目: | 梭菌目 Clostridiales |
科: | 梭菌科 Clostridiaceae |
屬: | 梭菌屬 Clostridium |
種: | 肉毒桿菌 C. botulinum
|
二名法 | |
Clostridium botulinum van Ermengem, 1896
|
肉毒桿菌毒素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推估人體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1.3~2.1 ng/kg,而如果是以呼吸攝入的話半數致死量約在10~13ng/kg。
根據所產生肉毒桿菌毒素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毒素分為A、B、Ca、Cb、D、E、F、G這8個型,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A、B、E、F型,其中以A、B型最為常見。
肉毒桿菌適合生長的溫度為25~42℃,適合生長的pH值為4.6~9.0,易被硝酸鹽/亞硝酸鹽抑制。其毒素不耐熱,食物加熱時內部溫度高於85°C煮五分鐘以上即可破壞毒素[1],吃熟食、低溫儲存食物可防肉毒桿菌中毒。
由於肉毒桿菌芽胞普遍存在泥土、農產品、海底、動物及魚類之腸道中,蜂蜜偶亦含此芽孢,且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容易受肉毒桿菌影響[2],故一歲以下嬰兒不可食用蜂蜜。
歷史
編輯比利時的微生物學家爾緬鑑在 1895 年分離出製造肉毒桿菌毒素的厭氧細菌—Bacillus botulinus往後才更名為目前熟知可製造肉毒桿菌素的細菌—Clostridium botulinum。[3]
實際案例
編輯中國大陸
編輯1944年,延安附近爆發「吐黃水病」,被懷疑可能是肉毒桿菌污染食物、水源所致的急性腸胃炎[4]。
台灣
編輯2010年,苗栗縣民眾購買醃漬蚵及真空包裝即食豆乾,進食後出現噁心、嘔吐、神經症狀(眼皮下垂、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食品中毒症狀,經檢驗人體檢體,其糞便及血清皆檢出肉毒桿菌A型毒素,經流行病學調查,推測為真空包裝即食食品(豆乾)風險最大。[2]
2012年,新竹市一名12歲女孩進食魚排便當、涼拌干貝唇、香腸、熱狗、炒飯等食物後,出現呼吸困難、吞嚥障礙、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等疑似肉毒桿菌食物中毒之症狀,經採樣食餘檢體及患者血清後,血清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A型毒素,食餘檢體未檢出。[2]
肉毒桿菌毒素與醫學美容
編輯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阻斷劑,它可以阻斷神經訊號被傳遞到過度收縮的肌肉,使過度收縮的肌肉放鬆,改善動態紋,達到除皺的效果。而未施打肉毒桿菌的肌肉部位,仍可正常收縮,並不會影響正常的臉部表情,一般注射後3天開始發揮功效,一、二週左右效果完全呈現,其作用約可持續4-6個月。每年定期治療兩至三次,便可持續維持沒有皺紋的效果,期間也可以隨意增加注射的部位。[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