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 (康德)
在康德的哲學中,範疇(原文中的Categorie或現代標準德語中的Kategorie)是知性(Verstand)的純粹概念。 康德列舉了十二個範疇。[1]
範疇是一般對象在被經驗之前(先驗)的表象特徵,是對事物做歸類的屬性依據。與亞里士多德類似,康德用「範疇」來指代「知性里的純粹概念,它適用於直觀的對象,並且是先驗的。「 [2]
康德寫道:「他們是對一般對象的概念,通過範疇,直覺被認為是判斷力的邏輯功能之一。」 [3]
這樣的範疇(category)與平時英語中的類別(category)不同,它不是分類劃分。相反,它是一般對象的可能性的條件。[4]
判斷表
編輯康德認為,人類理解(德語:Verstand,希臘語:dianoia 「διάνοια」,拉丁語:ratio)思考和認識物體的能力與對物體做出口頭或書面判斷的能力相同。他說:「我們的判斷能力就等於我們的思考能力。」 判斷是認為某事物具有某種品質或屬性的想法。例如,「玫瑰是紅的」這句話就是一個判斷。康德創建了一個表格,列出了與所有一般對象相關的判斷的形式。[5]
類別 | 判斷 | ||
---|---|---|---|
數量 | 普遍的 | 特別的 | 單數 |
質量 | 肯定 | 消極的 | 無窮 |
關係 | 分類的 | 假想 | 析取式 |
模態 | 有問題的 | 斷言 | 絕對論 |
康德使用這個判斷表作為類別表的模型。總而言之,這些十二個表格構成了康德哲學體系的建築概念的形式結構。
類別表
編輯類別 | 類別 | ||
---|---|---|---|
數量 | 統一 | 複數 | 整體性 |
質量 | 現實 | 否定 | 局限性 |
關係 | Inherence and Subsistence(本質與偶然) | 因果關係和依賴性(原因和結果) | 社區(互惠) |
模態 | 可能/不可能 | 存在/不存在 | 必要性/偶然性 |
示意圖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2-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
- ^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A 79 (reine Verstandesbegriffe, welche a priori auf Gegenstände der Anschauung überhaupt gehen)
- ^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129 (Sie sind Begriffe von einem Gegenstande überhaupt, dadurch dessen Anschauung in Ansehung einer der logischen Funktionen zu Urteilen als bestimmt angesehen wird.)
- ^ Kant, Immanuel,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A 139
- ^ NG, Ka Lok. 論牟宗三對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之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