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咖啡館

莫扎特咖啡館(Café Mozart)是一個維也納咖啡館,位於維也納內城區阿爾貝蒂娜廣場(Albertinaplatz),毗鄰阿爾貝蒂娜博物館(Museum Albertina)。

莫扎特咖啡館

歷史

編輯

莫扎特咖啡館的所在地曾是魯道夫三世在1305年建造的城堡醫院(Bürgerspitalzinshaus)。從1783年到1790年,醫院被改建為公寓樓(10個庭院,20個樓梯,220套公寓,眾多商店)。最著名的租戶是弗朗茨·格里帕澤(Franz Grillparzer)和伊曼紐爾·席卡內德(Emanuel Schikaneder)。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 (1756–1791年)去世三年後,喬治·佩勒(GeorgPöhlein)在此開了一家咖啡館。1825年由西蒙·科拉(Simon Corra)接手,他設立了維也納第一個經典的行人路花園(Schanigarten),擺滿了桌子,椅子和盆栽。1840年,咖啡館以新主人的名字命名,即卡茲瑪菲咖啡館(Café Katzmayer),成為記者,演員和作家的聚會地點。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該地區的房屋在1873年至1883年之間被拆除,建造了許多新房屋。[1]。1918年10月10日,「莫扎特餐廳」(Mozart-Restaurant)在阿爾貝蒂娜廣場一角新建的房屋中開業[2],1929年更名為「莫扎特咖啡館」。店名得名於曾位於阿爾貝蒂娜廣場上的莫扎特紀念碑(Mozartdenkmal),1953年遷至城堡花園(Burggarten)。[3]霍尼克家族在1929年接管了咖啡館,1985年又被日本百貨連鎖店三越百貨收購, 並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1994年,它被Querfeld家族接管,對其進行了翻新。

電影

編輯

1949年的英國電影《黑獄亡魂》(英語:The Third Man)是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編寫的劇本。他於1947年住在維也納的薩赫酒店(Hotel Sacher),曾前往莫扎特咖啡館。電影曾在莫扎特咖啡館的露天座位拍攝場景,電影中的餐廳名稱是「老維也納」。為這部電影創作主題音樂的安東·卡拉斯(Anton Karas)也創作了「莫扎特咖啡館(Café Mozart Walzer)」。

參考

編輯
  1. ^ Template:Wien Geschichte Wiki
  2. ^ Anzeige in der Neuen Freien Presse. [2020-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30). 
  3. ^ Denkmäler der Wiener Ringstraße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uf viennatouristguide.at (Mozartdenkmal, Name des Cafés), aufgerufen am 28. Septem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