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經濟史

這篇文章講述了西班牙經濟在其歷史進程中的發展。

古代史

編輯
 
西班牙塔里法附近的古羅馬時期的嘎魯姆工廠遺址

在西班牙的早期,伊比利亞人大約位於利比里亞的南部和東部,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部和北部,兩者在古代就經常貿易往來,文化也開始融合發展。迦太基人和希臘人也與西班牙進行貿易,並在海岸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在金屬時代早期,西班牙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豐富的金屬資源使其成為重要的原材料來源。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後征服了伊比利亞的部分地區。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擊敗迦太基之後,羅馬人統治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長達數個世紀,擴展和多樣化了經濟,擴大了西班牙人與大共和國和帝國的貿易。

中世紀

編輯

當大多數西歐國家在羅馬帝國衰落後陷入黑暗時代時,那些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王國,也就是今天的西班牙,仍然維持着他們的經濟。首先,西哥特人取代了羅馬帝國的行政官員(一個位於頂層的國際階層)。他們使自己成為貴族。王國在首都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並且最終從圖盧茲轉移到托萊多。羅馬的市、省總督制度繼續存在,但是主教區和郡縣的帝國上層建築當然完全消失了,因為它們沒有必要存在了:這些上層建築的存在是為了協調帝國的防禦,提供統一的行政監督,除了羅馬人的專業軍隊,沒有其他象徵。雖然它經歷了一些衰落,但大多數羅馬法律和許多有形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樑、溝渠和灌溉系統,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維護,不像西羅馬帝國其他大部分地區(意大利部分地區除外)所發生的完全解體。後來,摩爾人與天主教王國一起佔據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他們也保留了羅馬的大部分遺產;事實上,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修復和擴建了羅馬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在大多數人一直居住的鄉村,生活和羅馬時代一樣,但隨着灌溉系統的修復和擴展,以及伊斯蘭世界新作物和農業實踐的引入,生活得到了改善。當歐洲大部分前羅馬地區的貿易萎縮時,西哥特西班牙的貿易在某種程度上倖存了下來,並在摩爾人的統治下蓬勃發展,這是由於摩爾人的西班牙與伊斯蘭世界的地中海貿易的融合。經過800年斷斷續續的戰爭,天主教王國逐漸變得更加強大和老練,並最終將所有摩爾人驅逐出半島。

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聯合,擁有堪比漢薩同盟和威尼斯的商船。與中世紀晚期的歐洲其他地區一樣,限制性行業協會嚴格監管經濟的各個方面——生產、貿易,甚至運輸。這些團體中最強大的梅斯塔控制着卡斯提爾的主要出口產品——羊毛的生產。

王朝的聯合和探索

編輯

收復失地運動的成功讓天主教雙王將注意力轉向了探險。1492年,教宗歷山六世正式批准將這個未開發的世界劃分給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王國,新的發現和征服接踵而至。

1492年,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第二次遠航時,他帶來了1500名殖民者,一位天主教王國所稱的印度人被任命為皇家管理者。印度理事會成立於1524年,是殖民地事務的顧問委員會,而貿易議院則負責與殖民地的貿易。

來自新大陸的金銀

編輯
 
16世紀的西維爾港,最初,所有與美洲殖民地的貿易都要經過這個港口

隨着美洲的發現和加勒比及美洲大陸的殖民擴張,寶貴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通過常規貿易路線被引入西班牙。土豆、西紅柿和玉米等新產品對西班牙經濟產生了長期的影響,但對歐洲人口構成的影響更為重要。來自美洲礦山的金銀被西班牙皇室用來支付荷蘭和意大利的軍費,維持帝國在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和海上的船隻,並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然而,來自美洲的大量貴金屬導致了通貨膨脹,這對窮人產生了負面影響,因為商品價格變得過高。這也妨礙了出口,因為昂貴的商品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此外,來自白銀的大量現金流入阻礙了西班牙的工業發展,因為這樣一來民眾選擇進口商品而不再自己生產。[1]

國內生產被課以重稅,推高了阿拉貢和卡斯提爾製造的商品的價格,尤其是在卡斯提爾,那裏的稅收負擔更重。將頭銜出售給那些通過購買而獲得社會地位的企業家(這種做法在整個歐洲都很普遍),將自己從經濟的生產部門中抽離出來,從而提供了額外的資金。

在16世紀的最後幾年,瘟疫和移民的總體效應降低半島的西班牙人口超過800萬,在17世紀中期為700萬,整個王國最嚴重的受感染地區是卡斯提爾(85%的人口減少在卡斯提爾),比如說在1500年卡斯提爾減少了600萬人,在阿拉貢,包括加泰羅尼亞、瓦倫西亞和巴利阿里群島人口則減少了125萬。

相對於英國的衰落

編輯

在17世紀中葉,西班牙經濟在GDP方面與英國經濟有所落後。對這種落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這種落後來得太晚,因此不可能是因為中世紀的一些原因,無論是文化還是制度上的」,「它來得太早……很多人這麼認為就是為了讓拿破崙的入侵受到指責。」[2]

波旁改革

編輯

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17世紀最後幾十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在波旁王朝時期,政府效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卡洛斯三世統治時期。然而,波旁王朝的改革並沒有導致財產持有模式的根本改變。阿拉貢和卡斯提爾的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性質阻礙了中產階級運動的產生。在包括運動派在內的自由主義思想家的倡導下,被稱為「國家之友經濟協會」的各種團體應運而生,以促進經濟發展、科學的新進展和啟蒙哲學。然而,儘管馬德里發展了一個國家官僚機構,沒有卡洛斯三世的資助改革運動是無法持續的,也沒有在他之後繼續下去。

簡·貝爾蓋克(菲利普五世顧問)「我在這裏發現的混亂是超乎想像的」。卡斯提爾的國庫仍然使用羅馬數字,沒有適當的會計方法。[3]

拿破崙和各大殖民地的獨立戰爭

編輯

西班牙的美國殖民地利用戰後的混亂宣佈獨立。到1825年,在新大陸,只有古巴和波多黎各還懸掛着西班牙國旗。當費迪南德七世在1813年重新登上王位時,他花費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力試圖重新控制殖民地,但徒勞無功。此舉在被派往美州戰場的自由派軍官中不受歡迎。

1822年至1898年

編輯

經濟主要集中在農產品上。在這一時期可以看到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地區工業化和鐵路的建設,在19世紀下半葉幫助減少了一些分離主義的發展,但在國家政治動盪、動亂和政局不穩定的大背景下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並且這一大環境也同時放緩或破壞了經濟的發展。

1898年至1920年

編輯

20世紀初,西班牙大部分地區仍是農村;現代工業只存在於加泰羅尼亞巴塞隆拿周圍的紡織廠和巴斯克省的冶金廠。古巴和菲律賓殖民地的丟失使資本返回並投資於更新的國內工業,從而使半島受益。但是,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刺激下,也只有在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這兩個省在1920年的製造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與其他西歐國家相比,西班牙的農業生產率普遍低。因為許多缺陷,其中包括:落後的技術,缺乏大型灌溉工程、農村信貸設施不足、過時的土地保有權實踐,以及一些自古以來就有的困難,比如說地形,氣候不可靠,還有內陸運輸困難。金融機構相對落後。西班牙銀行仍然是私有的,其公共職能限於發行貨幣和為國家活動提供資金。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限制在諸如國防、維持秩序和正義等傳統活動上。道路建設、教育和一些福利活動是對經濟有明顯影響的唯一公共服務。

米格爾·普里莫·德里維拉時代

編輯

米格爾·普里莫·德里維拉將軍在一次成功的政變後被國王任命為首相,並在七年的時間裏解散了議會,通過直接領導和軍隊的幫助進行統治,直到1930年。

保護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的中立(允許該國與所有交戰國進行貿易)以及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導致了暫時的經濟復甦。1930年經濟的急劇衰退削弱了特殊利益集團對政府的支持。來自學術界的批評越來越多。銀行家們對政府試圖發放的國家貸款表示失望。改革晉升制度的嘗試使他失去了軍隊的支持,反過來又失去了國王的支持。德里維拉辭職,不久後在流放中去世。

第二共和國

編輯

共和政府取代了君主制,也繼承了國際經濟危機。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有三個不同的政府統治着這個國家,但他們卻未能實施包括土地改革在內的許多改革。大罷工司空見慣,經濟停滯不前。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這個國家分裂成兩個不同的中央經濟,整個經濟努力都轉向了戰爭工業。根據最近的研究,[4]由於私人投資的大幅收縮,經濟增長在內戰期間受到了損害,西班牙分裂的經濟就是這種情況。

弗朗哥時代

編輯
 
戰後配給卡

西班牙從內戰中擺脫出來,面臨着可怕的經濟問題。黃金和外匯儲備實際上已被消耗殆盡,戰爭的巨大破壞降低了工業和農業的生產能力。更糟的是,即使有必要的資金來購買進口商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許多需要的供應品無法獲得。戰爭的結束並沒有改善西班牙的困境,因為隨後全球原材料和和平時期的工業產品出現短缺。西班牙的歐洲鄰國面臨強大的戰後重建自己的問題,因為他們意識到,民,西班牙內戰已經實現族主義的勝利,由於阿道夫·希特拉與貝尼托·墨索里尼,他們沒有任何多邊復甦的傾向,包括與西班牙的項目或貿易。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後的10年裏,滿目瘡痍、與世隔絕的經濟一直處於嚴重的蕭條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因其對軸心國的傾向而被國際社會排斥,因此沒有被邀請加入馬歇爾計劃。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政權試圖通過實行經濟自給自足的政策來保障西班牙的福祉。自給自足不僅僅是對國際孤立的反應;它還植根於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經濟壓力團體的倡導。此外,從1939年到1945年,西班牙的軍事長官們真的擔心盟軍會入侵這個半島,因此,他們試圖避免過度依賴外國軍備。

隨着戰爭的破壞和貿易的孤立,西班牙在20世紀40年代的經濟比十年前要落後得多。通貨膨脹率飆升,經濟重建步履蹣跚,食物匱乏,而且在某些年份,西班牙經濟出現負增長。到20世紀50年代初,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西歐國家平均水平的40%。在經歷了10年的經濟停滯、物價上漲了兩倍、黑市發展以及普遍的貧困之後,情況開始逐漸好轉。西班牙政權邁出了動搖的第一步,放棄了自給自足的主張,轉向了西班牙經濟體制的轉型。內戰前的工業生產水平在20世紀50年代初得到恢復,但農業產出直到1958年仍低於戰前水平。1953年9月,美國和西班牙籤署了一項共同防禦協議《馬德里條約》,這進一步推動了經濟自由化。作為允許美國在西班牙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的回報,艾森豪威爾政府向佛朗哥政權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由於該協定,在本十年的其餘時間裏,有10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流入西班牙。從1953年到1958年,西班牙的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約5%。

從1951年到1956年,經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這一時期的改革執行得很不規律,協調也很差。改革進程的一大障礙是腐敗、低效和臃腫的官僚機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通貨膨脹螺旋形上升,1958年為5800萬美元的外匯儲備在1959年中期暴跌至600萬美元。新興的中產階級和越來越多的遊客對生活設施的需求,尤其是對更高的營養標準的需求,對進口食品和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出口滯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內需求高和對外貿易受到體制限制。比塞塔在黑市上跌至歷史最低點,西班牙的外匯債務增至近6000萬美元。

在政權內部就如何使國家擺脫經濟僵局進行了一場辯論,佛朗哥最終選擇了一群新自由主義者。這些人包括銀行家、工業高管、一些學院派經濟學家,以及羅馬天主教非神職組織天主事工會的成員。

在1957-59年期間,也就是所謂的穩定前時期,經濟規劃者滿足於採取一些零碎的措施,如適度的反通脹權宜之計和加強西班牙與世界經濟的聯繫。然而,外部事態發展和國內經濟危機日益加劇的結合,迫使它們進行更深遠的變革。

上世紀50年代末,隨着經濟政策改革的必要性日益明顯,1957年2月對部長理事會進行了全面改革,一批較年輕的部長進入了主要部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受過經濟學方面的培訓,擁有豐富的經驗。這次改組之後,很快設立了一個經濟事務委員會和經濟協調和規劃廳,由總理領導。

這種行政改革是消除經濟部門之間長期存在的敵對狀態的重要步驟。隨後進行了其他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改革是採用公司稅制度,要求每個工業部門的聯合會將整個工業的適當份額的稅收分攤給每個成員公司。長期的逃稅行為因此變得更加困難,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加上對政府開支的限制,1958年的改革創造了多年來的第一次政府盈餘。

隨着西班牙與西歐其他國家的隔離加劇,需要採取更嚴厲的補救措施。鄰國正在建立歐共體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在其成員之間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這些組織發現很難同那些堅持貿易配額和雙邊協定的國家,例如西班牙,建立經濟關係。

西班牙的「奇蹟」

編輯

西班牙加入這些組織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但西班牙被邀請加入一些其他國際機構。1958年1月,西班牙成為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EC)的准成員,OEEC於1961年9月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959年,西班牙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這些機構立即參與幫助西班牙放棄自給自足的貿易做法,這種做法使西班牙的外匯儲備降至如此低的水平,並將其經濟與歐洲其他國家隔離開來。

1958年12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下,經過7個月的準備和起草,西班牙於1959年6月30日公佈了穩定計劃。該計劃最初的效果是通貨緊縮和衰退,導致實際收入下降和第一年的失業率上升。由此造成的經濟衰退和工資下降導致大約50萬西班牙工人移民到其他西歐國家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儘管如此,它的主要目標還是實現了。該計劃使西班牙避免了可能暫停向持有西班牙貨幣的外國銀行支付的情況,到1959年年底,西班牙的外匯賬戶顯示有1億美元的盈餘。從1958年到1960年,外國資本投資增長了7倍,每年遊客的湧入也開始迅速增加,帶來了西班牙工人在國外的匯款,帶來了非常需要的外匯。

 
大約在1960年的貝尼多姆海灘

隨着這些發展穩步將西班牙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一個更接近於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該國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化和繁榮周期。外國援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7500萬美元的提款權,1億美元的OEEC貸款,大通曼哈頓銀行和第一國民城市銀行的7000萬美元貸款,進出口銀行的3000萬美元,還有美國也援助了項目和資金。雖然外國援助總額達4.2億美元,然而,經濟擴張的主要潤滑劑是100萬西班牙工人匯往國內的硬通貨,據估計,這些匯款抵消了1962年至1971年期間貿易逆差總額的17.9%;到20世紀60年代末,旅遊業的巨大增長,每年吸引了2000多萬遊客,占當時國民生產總值的9%;從1958年到1972年,汽車工業以每年21.7%的驚人複合增長率增長;1960年至1974年期間,外國直接投資達76億美元,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超過40%的投資來自美國,近17%來自瑞士,西德和法國各佔10%多一點。到1975年,外國資本佔西班牙500家最大工業公司投資總額的12.4%。比外國投資更重要的是,它使西班牙公司能夠獲得最新的技術。此外,另有10億美元通過各種貸款和信貸手段來自外國。

 
1959年至1974年,西亞特成為「西班牙奇蹟」的象徵

為了幫助實現快速發展,政府通過一些關鍵的國有企業進行了大量投資,比如國家工業聯合會,巴塞隆拿的大眾市場汽車公司西亞特,以及造船企業巴贊國家公司。由於外國企業進入西班牙國內市場受到高額關稅和配額的限制,這些國有企業主導了該國的工業化進程,恢復了巴塞隆拿和畢爾巴鄂等老工業區的繁榮,並創建了新的工業區,尤其是馬德里周邊地區。雖然在這一時期有相當大的經濟自由化,但是這些企業仍然處於國家控制之下。

穩定計劃的成功歸功於運氣和良好的管理,這段時期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被稱為「西班牙奇蹟」。1959年至1974年間,西班牙的經濟增長率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1975年佛朗哥死後回歸民主時期的政府不穩定結束了經濟繁榮。

後弗朗哥時代

編輯

1975年佛朗哥的去世以及隨後的民主統治轉移了西班牙人對經濟的注意力。在西班牙回歸民主的同時,石油價格出現了爆炸性的四倍增長,這對經濟產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因為西班牙70%的能源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是中東的石油。當時的阿道弗·蘇亞雷斯的中間派臨時政府,曾被認為成功的實現了新國王與弗朗哥政權的過度,但是他們對於提振經濟的貢獻幾乎沒有,甚至也沒有做到降低西班牙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更為嚴重的是這個國家石油儲量非常的少。在新憲法起草和頒佈的政治和社會不穩定時期,全國幾乎完全專注於民主化政治,以犧牲經濟政策為代價吸收了西班牙的大部分政治和行政。

由於未能適應變化了的經濟環境帶來的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價格衝擊,西班牙面臨生產力迅速暴跌。從1974年到1976年工資水平爆炸性增長,由於西歐經濟不斷的衰退,造成移民趨勢在逆轉。農村的勞動力不斷流入城市,儘管城市的就業前景也不好。所有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失業率的急劇上升。政府預算赤字膨脹,大量的社會保障費用超支和許多公共部門工業的巨大經營損失也在膨脹。與此同時,能源消耗仍然很高。

1982年底,以費利佩·岡薩雷斯為首的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政府上台時,年通貨膨脹率為16%,對外經常項目欠款40億美元,公共開支龐大,外匯儲備嚴重不足。然而,在處理這一局勢時,岡薩雷斯政府有一項以前的後佛朗哥政府所沒有的優勢,即在西班牙議會兩院中佔有穩固的議會多數。有了這一多數,它就能夠實施不受歡迎的緊縮措施,而之前的政府沒有做到這一點。

社會黨政府選擇了務實、正統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緊縮措施。1983年,它公佈了一項計劃,為解決國家的經濟弊病提供了一種更加連貫和長期的方法。革新性的結構政策——例如關閉不盈利的大型國有企業——有助於糾正經濟相對較差的表現。政府啟動了產業再轉換項目,使問題重重的社會保障體系得到更好的平衡,並推出了更有效的能源利用政策。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到1985年,預算赤字降至國民生產總值的5%,1986年降至4.5%。實際工資水平增長受到了控制,總體上保持在通貨膨脹率以下。1987年,通脹率降至4.5%,分析人士認為,到1988年,通脹率可能會降至政府設定的3%的目標。

使經濟現代化和擴大經濟的努力以及若干因素促進了1980年代經濟的強勁增長。這些因素是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旅遊業的增加和外國投資流入的大量增加。因此,儘管根據歐共體的要求,西班牙經濟受到外國競爭的影響,但西班牙經濟在沒有受到國際收支限制的情況下迅速發展。

經合組織1987 - 88年的西班牙經濟的調查中提到,「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上半葉,西班牙經濟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增長緩慢和在減緩通貨膨脹方面進展緩慢的時期,現在西班牙經濟已進入一個產出和就業大力增長的階段,同時通貨膨脹明顯減緩。」[5]1981年,西班牙的GDP增長率達到了最低點,為- 0.2%;隨後逐漸恢復緩慢上升,1982年增長1.2%,1983年增長1.8%,1984年增長1.9%,1985年增長2.1%。然而,在此之後的第二年,西班牙的實際GDP開始強勁增長,1986年的增長率為3.3%,1987年為5.5%。儘管這些增長率低於經濟奇蹟時期,但它們是經合組織中最強勁的。分析人士預計,1988年和1989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8%和3.5%,雖然略有下降,但仍是歐盟平均水平的兩倍左右。他們預計,利率下降和政府的刺激預算將有助於維持經濟擴張。1986年和1987年分別增長了3.1%和5.2%的工業產出,也有望保持其擴張速度,1988年和1989年分別增長了3.8%和3.7%。

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國內需求的增長,1986年和1987年的國內需求分別增長了6%和4.8%,均超過了官方預測。在1988年和1989年期間,分析人士預計需求將保持強勁,儘管會略低一些。需求的大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1987年商品和服務進口的實際價值預計增長20%實現的。

在1980年代中期,西班牙實現了強勁的經濟表現,同時將通貨膨脹率降低到歐共體平均水平的兩個點以內。然而,西班牙的出口業績雖然有所增長,但也引起了人們對進出口增長存在不平衡的擔憂。

歐洲一體化

編輯
 
邁普福雷塔和藝術酒店(巴塞隆拿)建於1992年

佛朗哥於1975年去世後,西班牙在1978年以君主立憲制的形式回歸民主,1977年舉行了選舉,1978年通過了憲法。走向民主的過程中,西班牙更多地參與了歐洲一體化。費利佩·岡薩雷斯在他的社會黨贏得1982年大選後成為總理。他實施了一系列自由主義改革,增加了公民自由,並對16歲及以下的青少年實施了全民免費教育。他還成功地遊說西班牙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並留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西班牙於1986年加入歐盟時,歐盟主要是一個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好的貿易聯繫對脆弱的西班牙經濟至關重要。當時歐盟失業率很高,約為18%,西班牙的GDP是歐盟平均水平的71%。單一市場和歐洲資金為西班牙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其經濟達到西歐其他國家的水平,並得到西班牙較富裕鄰國的支持。它有望與德國、法國和英國等有影響力的國家達成利潤豐厚的交易。

儘管西班牙奇蹟年(1959-1974)見證了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空前改善,但西班牙仍然落後於大多數西歐國家。教育有限,婦女基本上被排除在勞動力之外,衛生保健基本上是私人的,分配不均,該國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差。1985年,西班牙只有2,100 km(1,300 mi)的高速公路。自從1974年經濟奇蹟結束以來,這個國家的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大多數人認為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是重新開始現代化進程和提高人民平均購買力的一種方式。

西班牙於1986年1月加入了當時被稱為歐盟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同時加入的還有鄰國葡萄牙。該組織的成員資格引導該國開放經濟,實現工業基礎現代化,修訂經濟立法,向外國競爭者開放以前受到保護的市場。在歐盟基金(結構基金和聚合基金、歐洲區域發展基金等)的幫助下,西班牙大大改善了基礎設施,提高了GDP增長,降低了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從那以後,西班牙一直是歐洲共同體的推動力量。早在歐元進入流通之前,該國就是歐盟單一貨幣歐元的主要支持者。2002年1月1日,它與其他歐元創始成員國一起採用了這種新的實物貨幣。在那一天,西班牙終止了其具有歷史意義的比塞塔貨幣,代之以歐元。歐元已成為西班牙的國家貨幣,與歐元區其他國家共享。

上世紀90年代初,西班牙和大多數其他國家一樣,遭受了90年代初經濟衰退的打擊。與此同時,巴塞隆拿奧運會的建設工作也結束了。

繁榮

編輯
 
西班牙國鐵102型電力動車組

該國面臨着極高的失業率,這是由當時僵化的勞動力市場造成的。然而,在何塞·瑪麗亞·阿斯納爾任職期間,由於消費者信心的恢復、私人消費的增加以及旨在減少國家在市場中作用的自由化和放鬆管制的改革,經濟開始復甦。2006年10月,失業率為7.6%,較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有了顯著改善,但是比當時的德國和法國的失業率都要高。20世紀90年代,比塞塔的貶值使西班牙的出口更具競爭力。到上世紀90年代末,隨着人們重返就業市場,對經濟的信心恢復,儘管失業率居高不下,但經濟增長強勁,就業增長強勁。20世紀90年代的最後幾年,房地產價值開始上升。

上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西班牙的一些最大的歐盟夥伴(即法國、德國和意大利)避免了實際上的零增長,西班牙經濟因此受到讚揚。1995年,西班牙開始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周期,經濟增長顯著,數據約為3%,經常遠高於這個速度。[6]

 
顯示2006年歐洲人均國內生產總值(PPP)地區差異的地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

2008年之前十年的經濟增長穩步縮小了西班牙與其歐盟主要夥伴之間的經濟差距。有一段時間,西班牙經濟被認為是歐盟內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甚至能夠取代法國和德國等規模大得多的經濟體的主導地位,從而吸引了大量的本國和外國投資。[7]此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本世紀頭十年中期,在這段時期內,就減少收入不平等而言,西班牙是僅次於法國的經合組織(OECD)最成功國家。[8]西班牙在將女性納入勞動力大軍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上世紀70年代初,西班牙婦女在勞動力市場中所起的作用與30年代歐洲主要國家所起的作用類似,到90年代,西班牙在婦女參與經濟方面已達到現代歐洲的地位。[9]西班牙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利率下降,房地產繁榮加速。到2006年,房價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在這段時間裏,公寓和房屋的建設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西班牙每年新增數十萬移民,因為西班牙創造的新就業崗位比歐元區其它國家加起來還要多。伴隨着房地產的繁榮,服務業的就業機會也在迅速增加。

與歐盟趨同

編輯

由於其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歐盟擴大到27個成員國(2007年),西班牙作為一個整體超過了2006年歐盟GDP的人均值(105%),也超過了意大利(2006年103%)。至於西班牙國內的極端情況,在2005年,有三個地區被納入領先的歐盟集團,它們的GDP水平超過了平均水平的125%(馬德里、納瓦拉和巴斯克自治社區),其中一個地區的GDP水平達到了85%(埃斯特雷馬杜拉)。[10]這些地區當時也處於充分就業的邊緣。

根據2006年後的增長率,從這些數據到2008年初,西班牙經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後來全球金融危機戳破了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嚴重影響了西班牙經濟。[11]

在這方面,根據歐盟統計局對2007年歐盟27國人均GDP的估計。到那時,西班牙人均GDP剛好保持在歐盟平均水平的107%,遠高於意大利的平均水平(101%),並趕上法國等國家(111%)。[12]

經濟危機

編輯
 
這些公寓大樓於2007年竣工。西班牙建築熱潮的崩潰是造成創紀錄失業率的主要原因。[1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波戳破了西班牙的房地產泡沫,導致房地產崩盤。建築業崩潰,失業率開始上升。房地產崩盤導致信貸崩潰,因為受到壞賬打擊的銀行削減貸款,導致經濟衰退。隨着經濟萎縮,政府收入銳減,政府債務開始迅速攀升。到2010年,希臘面臨嚴重的財政問題,並陷入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馬里亞諾·拉霍伊政府在加大緊縮力度的同時,獲得了歐洲央行(ECB)的銀行紓困

2012年,失業率升至25%的歷史新高。[14]2012年5月25日,當時擁有1200萬客戶的西班牙第四大銀行Bankia申請了190億歐元的緊急援助,這是該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銀行緊急援助。[15][16]由何塞•伊格納西奧•戈里戈扎里領導的新管理層公佈的稅前虧損為43億歐元(包括財政信貸在內為29.8億歐元),相比之下,羅德里戈·拉托在2012年5月9日之前擔任Bankia行政總裁時的利潤為3.28億歐元。[17]2012年6月9日,西班牙要求歐元區各國政府救助價值高達1000億歐元(1250億美元)救助其銀行體系,這是繼愛爾蘭、希臘和葡萄牙之後由於主權債務危機而去尋求國際援助的最大的歐元區經濟體。[18]一名歐元區官員2012年7月對路透表示,西班牙經濟部長金多斯和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一次會議上首次承認,如果西班牙的借貸成本仍處於不可持續的高水平,該國可能需要3,000億歐元的救助資金。2012年8月23日,路透社報道,西班牙正在與歐元區夥伴就援助條件進行談判,以降低其借貸成本。[19]經過嚴格的緊縮措施和重大的經濟改革,西班牙在2013年走出了衰退,2015年經濟再次以2.5的速度增長,預計在未來幾年才會有所改善。儘管就業機會開始出現,但2015年4月的失業率仍高達22.6%。[20]

經濟復甦

編輯

2014年,在經歷了多年的經濟衰退後,西班牙經濟增長了1.4個百分點,[21]2015年增長3.4%,2016年增長3.3%,[22][23]2017年放緩至3.1%。[24][25]專家表示,2018年西班牙經濟將放緩至2.5%至3%的穩定增長。此外,在經濟復甦期間,失業率也有所下降,2017年為16.55%。[26]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ten, Jörg. A History of the Global Economy. From 1500 to the Pres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 159. ISBN 9781107507180. 
  2. ^ Santiago Caballero, Carlos; Palma, Nuno. Patterns of Iberia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2019-11-18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英語). 
  3. ^ Henry Kamen the war of succession in spain
  4. ^ Weinstein, J and Imai, K. Measu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ivil Wars. (2000)
  5. ^ OECD Economic Surveys: Spain 1988OECD Economic Surveys: Spain 1988.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6. ^ Country statistical profiles 2006 (the URL leads directly to information on Spain). OECD Stat Extract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9). 
  7. ^ Permanent Lisbon Unit, II. Diagnosis and Challenges of the Spanish Economy (PDF),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Lisbon Strategy (編), Convergence and Employment: The Spanish National Reform Program, Spanish Prime Minister’s Economic Office (OEP), October 2005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9-03-26) 
  8. ^ Income inequality, The Economis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 2008-10-30 [2009-05-01], ISSN 0013-0613, OCLC 10816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3) 
  9. ^ Smith, Charles, Economic Indicators, Wankel, Charles (編), Encyclopedia of business in today's world,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SAGE, 2009, ISBN 9781412964272, OCLC 251215319 
  10. ^ Login required — Eurostat 2004 GDP figur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Spain (Economy section),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09-04-23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3), GDP growth in 2008 was 1.3%, well below the 3% or higher growth the country enjoyed from 1997 through 2007. 
  12. ^ Login required — EMBARGO: Tuesday 21 October - 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 ^ Spain's jobless rate soars to 17%, BBC America, Business (BBC News), 2009-04-24 [2009-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7) 
  14. ^ My Self-Esteem A Mess Is Refrain For Spain’s Unemploy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loomberg (June 6, 2012)
  15. ^ Christopher Bjork; Jonathan House; Sara Schaefer Muñoz. Spain Pours Billions Into Bank. Wall Street Journal. 2012-05-25 [201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16. ^ Abiven, Katell. Spain's Bankia seeks record bailout of €19 bn. Yahoo! News. Agence France-Presse. 2012-05-25 [201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17. ^ M. Jiménez. Las pérdidas antes de impuestos de Bankia son de 4.300 millones. El País. 2012-05-26 [2012-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1) (西班牙語). 
  18. ^ Eurozone agrees to lend Spain up to 100 billion euro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June 9, 2012)
  19. ^ Exclusive: Spain in talks with Eurozone over sovereign ai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uters (August 23, 2012)
  20. ^ Román, David; Neumann, Jeannette. Spain's Economy to Grow 2.8% in 2015.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5-03-26 [2020-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21. ^ 20Minutos. El PIB español cerró 2014 con su primer crecimiento despues de cinco años de recesión. 20minutos.es - Últimas Noticias. [2018-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22. ^ Bolaños, Alejandro. Spanish economy grew 3.2% in 2015. El País. 2016-01-29 [2018-02-24]. ISSN 1134-65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1) (英語). 
  23. ^ Maqueda, Antonio. Spanish economy outperforms expectations to grow 3.2% in 2016. El País. 2017-01-30 [2018-02-24]. ISSN 1134-65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2) (英語). 
  24. ^ Subscribe to read. Financial Times. [2018-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英國英語). 
  25. ^ Maqueda, Antonio. La economía española creció en 2015 y 2016 más de lo calculado hasta ahora. El País. 2017-09-12 [2018-03-02]. ISSN 1134-65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西班牙語). 
  26. ^ UPDATE 1-Spain unemployment falls end 2017 from year earlier as economy expands. Kitco News. 2018-01-25 [2018-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