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嘗君傳》是王安石的一篇駁論文,是王安石閱讀《史記·孟嘗君列傳》所發的議論。徐濤認為,《讀孟嘗君傳》可能作於王安石寫《蘇秦》《范雎》《商鞅》等詠史詩的熙寧年間。[1]

內容

編輯

全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評論

編輯

《讀孟嘗君傳》一向被譽為大家名篇。金聖歎評論:「鑿鑿只是四筆,筆筆如一寸之鐵。不可得而屈也。讀之可以想見先生生平執拗,乃是一段氣力。」《古文觀止》評論:「文不滿百字,而抑揚吞吐,曲盡其妙。」沈德潛以為:「語語轉,筆筆緊,千秋絕調。」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評價:「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層次分明,議論周密,詞氣凌厲而貫注,勢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2]《讀孟嘗君傳》被選入中國大陸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

除了稱讚外,1982年王子野發表文章《名文未必無訛》,認為《讀孟嘗君傳》「不是好作品」、「一點科學精神也沒有」,馮驩等人就是孟嘗君所得之士。此後謝純昌、王慶堂[3]發表文章與之商榷。謝純昌認為,「雞鳴狗盜之徒」不是士,「馮驩之類的人物」則被王安石視為「雞鳴狗盜之徒」的同類。[4]郭象認為,「士」有通行標準,如孔子把「士」分為三類,王安石不能自作主張。[5]李國棟以為,王安石以當時的士人觀衡量戰國時期的士人,是「犯了以『今』律古之忌」,「有苛求古人之嫌」。[6]徐濤認為:「王安石表面是在論孟嘗君不可謂『得士』,但實際指向的卻是『士』的標準問題,其立論核心正在於對『士』概念的顛覆與重構——具有一定技藝的『士』並非真 『士』,真正的『士』是具有輔佐君王治國平天下之才能者。」王安石曾提出「則為士而不閒聖人之所以治,非所以為士也」,這和《讀孟嘗君傳》的論點是一致的。[1]

此外,王林書認為,《讀孟嘗君傳》是王安石「率意為之」,有「十大失誤」。[7]艾岩以為,「一篇短文四句話,沒有一句經得起推按」。[8]關山認為,「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是以儒家傳統唯道德理性的思維方法為基礎,對孟嘗君的史實進行唯道德的片面評價,而非科學的歷史評價」。[9]

參考

編輯
  1. ^ 1.0 1.1 徐濤. 士人风范之思——对《泷冈阡表》《读〈孟尝君传〉》《留侯论》的新解读. 文學研究. 2018, (1): 51-54. 
  2. ^ 袁行霈主編,莫礪鋒、黃天驥本卷主編.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三卷.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49. ISBN 978-7-04-030944-7. 
  3. ^ 王慶堂; 王軼倫. 为名作《读孟尝君传》一辩. 求索. 1883, (2): 1. 
  4. ^ 謝純昌. 疑义相与析——也谈《读孟尝君传》. 名作欣賞. 1982, (5): 125. 
  5. ^ 郭象. 理论与实际背离的杰作——析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名作欣賞. 1997, (3): 105-107. 
  6. ^ 李國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质疑.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3, 19 (1): 55-57. 
  7. ^ 王林書. 率意为之的败笔——谈《读孟尝君传》的十大失误. 名作欣賞. 1996, (5): 122-125. 
  8. ^ 艾岩. 论诡文奇 逆笔反振——也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名作欣賞. 1997, (3): 104-105. 
  9. ^ 關山. 论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误读. 社科縱橫. 2010, (11):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