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奇瓦日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貝奇瓦日環形山(Bečvář)是月球背面赤道區一座大型撞擊坑,其名稱取自前捷克天文學家安東寧·貝奇瓦日英語Antonín Bečvář(Antonín Bečvář,1901年-1965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貝奇瓦日環形山
阿波羅17號拍攝的貝奇瓦日環形山北向斜視圖,上方為衛星坑"貝奇瓦日 X"、左下是"貝奇瓦日 Q",而"貝奇瓦日 J"部分出現在右下方。
坐標2°34′S 125°04′E / 2.57°S 125.07°E / -2.57; 125.07
直徑66.62公里
深度2.743公里
余經日出時236°
命名來源安東寧·貝奇瓦日英語Antonín Bečvář

描述

編輯
 
貝奇瓦日環形山周邊區域圖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東北偏北毗鄰格里高利環形山;東南靠近勒夫環形山尼科隕石坑位於它的西南偏南面[1]。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2°34′S 125°04′E / 2.57°S 125.07°E / -2.57; 125.07,直徑66.62公里[2],深度為2.743公里[3]

 
處於衛星坑"貝奇瓦日 X"上空的阿波羅17號"亞美利加"指令/服務艙

貝奇瓦日環形山的坑壁外觀呈多邊形狀,已嚴重侵蝕和磨損。其西南側橫跨着衛星坑"貝奇瓦日 Q",北側壁連接了衛星坑"貝奇瓦日 X"。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260米[3],內部容積約有3882.43公里3[3],碗狀的坑底及坑壁坐落着許多細小的撞擊坑。貝奇瓦日環形山所位於的區域覆蓋了尼科隕石坑形成時所噴發的明亮濺射物。

貝奇瓦日環形山坐落在一座直徑約200公里,已高度退化的無名大隕坑中央,該無名坑最初是在阿波羅16號任務中所發現並由"法魯克·埃爾巴茲"(Farouk El-Baz)報告。"尼科"一名原本用於該無名坑,但最終該名字被用於更小的尼科隕石坑[4]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貝奇瓦日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83 月圖
貝奇瓦日 緯度 經度 直徑
D 1.5° S 126.5° E 15 公里
E 2.0° S 127.8° E 15 公里
J 3.6° S 126.6° E 45 公里
Q 2.9° S 124.0° E 28 公里
S 3.0° S 121.1° E 14 公里
T 1.8° S 121.9° E 27 公里
X 0.6° S 124.2° E 26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rater Bečvář on LAC-83 map (PDF). [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3. ^ 3.0 3.1 3.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4. ^ Apollo 16 Preliminary Science Report (NASA SP-315), 1972, Chapter 29, Part H: Discovery of Two Lunar Features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