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
《近思錄》由南宋學者朱熹和呂祖謙合編,選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而成書。《近思錄》為中國第一本哲學選輯之書,亦為北宋理學之大綱,更是朱子哲學之輪廓[1]。以後宋代之《朱子語類》,明代之《性理大全》,與清代之《朱子全書》與《性理精義》,均依此書之次序為次序,支配中國士人之精神思想凡600年[1]。影響所及,亦操縱韓國與日本思想數百載,且成為官學;在中國亦惟儒獨尊,尤以朱子之哲學為主腦[1]。
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從浙江到福建與朱熹會晤,兩人在寒泉精舍相與讀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作,感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初學者不易把握其要義。《近思錄》為朱熹與呂祖謙合輯,採取北宋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子之語,共622條,分14卷,以《論語》「切問而近思」為題[1]。「近思」二字取自《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云:「四子(四書)《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2]:389-396[1]。以正「厭卑近而騖高遠」之失。
內容
編輯《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着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近思錄中載有四家之說,收當代思錄群書共十四書,於《近思錄》中分十四卷。共收有:
- 濂溪先生太極通書
- 明道先生文集
- 伊川先生文集
- 周易程氏傳
- 程氏經說
- 程氏遺書
- 程氏外書
- 橫渠先生正蒙
- 橫渠先生文集
- 橫渠先生易說
- 橫渠先生禮樂說
- 橫渠先生論語說
- 橫渠先生孟子說
- 橫渠先生語說
書中共有一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條。其目錄如下:
|
|
|
評語
編輯《近思錄》一書,在理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為確立儒家道統,傳播理學思想起過重要作用。清代江永(1681年-1762年)稱:「凡義理根源,聖學體用,皆在此編」,「蓋自孔曾思孟而後,僅見此書」。 國學大師錢穆說:「後人治宋代理學,無不首讀《近思錄》。」